胖一點 作品

017 唱片公司,達成合作(二合一)

    拿曹軒從那些大中型唱片公司得到的合同舉例,差不多等同於賣身契。

    合同年限沒有一份是低於5年的,10年以上是比比皆是,專輯、商演以及其他各類收入,歌手能拿到的佔比只有5~10%,極少數才是10~20%

    甚至還有的唱片公司,直接不給歌手任何分成,光發工資。

    底薪每月500,包吃住,並且沒有其他任何附加條款,比如工資逐年增加,獎金績效,作出成績更換優厚合同等等。

    換言之,萬一有歌手紅了,只要唱片公司不給加薪,就是紅到一線,照樣每月拿500。

    得虧時代變了,不然通通都得掛路燈………

    ………

    對於這種賣身契式的壓榨合同,曹軒是絕不會籤的。

    所以他只剩下一條路,找小型唱片公司合作,自己出單曲。

    經過幾天的明察暗訪,以及多方打聽到的情報,曹軒最終圈定了一家合適的唱片公司——【藍啟唱片】。

    這家唱片公司規模不大,但成立時間很早,在九十年代初,內地流行樂還沒形成氣候時就已經創立。

    起初老闆有兩個,【藍啟唱片】這個公司名,就是從兩個老闆的名字各取一字組成的。

    不過後來因為藍啟一直不溫不火,甚至算是賠本賺吆喝,就有一位創始人退出,僅剩下現在的老闆韓啟獨立支撐。

    曹軒打聽過這個韓啟的情況,資料不多,只聽說是大院子弟,曾在京城市政府工作。

    後來在崔大師的感召下,韓啟痴迷上了搖滾,辭職下海經商,和另一位創始人一起開辦了【藍啟唱片】。

    藍啟綜合實力不算多好,甚至在一眾小型唱片公司中都只能排名中下。

    公司成立好幾年,發行銷售的專輯數量才將將突破六位數,現在還沒倒閉,全靠老闆韓啟咬牙撐著。

    不過,藍啟也不是一無所長,否則曹軒也不會找這家公司合作。

    藍啟的優勢是,他們和京城幾家電臺走的很近。

    據說是韓啟的門路,具體什麼情況不清楚,但是韓啟曾運作過多首歌登陸京城廣播電臺和中央廣播電臺旗下的頻道和節目。

    乃至冀省和津市的電臺好像也出現過韓啟運作的痕跡。

    以至於藍啟現在的主要營收,就來源於承包其他唱片公司的電臺宣傳業務。

    曹軒看中的就是藍啟的電臺資源。

    誠然,現在電視已經晉升為第一主流媒體,但並不代表電臺退出歷史舞臺。

    在農村、城鎮,乃至三四線小城市,收音機依舊是很多家庭的娛樂中心,很多電臺主持人的名氣,並不弱於一些明星。

    曹軒當然更想上電視,但是電視資源太激烈了,很多大腕都得排隊搶,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轉戰電臺。

    ………

    【藍啟唱片】的公司駐地並不大,只有幾間辦公室,公司職員算上老闆韓啟都不到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