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添蘑菇啦 作品

399 奇蹟年,年,年年年

    ()        十五年後。

    12月25日。

    櫻湖畔,湖面已結了一層薄冰,周圍的櫻樹也早已光禿禿的了。

    但旁邊的現代科學博物館卻是沸沸揚揚,這個下午又迎來了兩個中學的學生參觀。

    其實從外面來看,這裡的建築佈局依然是個學校的樣子,現在若是從周圍的高處看,看到滿是學生的校園,決計想不到這裡是一座博物館。

    但“教學樓”內部,卻早已翻天覆地。

    一層的“經典科學館”內,像是教室一樣分出了很多開放的隔間,2020年之前的大多數科學人物與經典實驗重現都被佈置在這裡。

    其中最吸引人的,無疑是“雙縫干涉演示”。

    每個班的學生都最喜歡這裡,他們擠在透明的隔層前,看著一臺白色的像是棒球發射機一樣的東西一動不動地對準雙縫板,想像著一粒粒光子正在時空中穿梭。

    接著,他們會扭頭望向側牆,那裡正實時展示著量子點顯微鏡的觀測,經歷過數百萬倍的降速,他們得以親眼目睹粒子是如何穿越縫隙的。

    他們還並不知道,眼前的一切凝結了多少代人的心血。

    單是這臺量子點顯微鏡,初期的造價都是千萬級的,而今天已經是任何一箇中學物理實驗室必備的普通設備了。

    與其它博物館的參觀不同,這裡的班級基本都是物理或是數學老師帶隊的。

    這個班的物理老師是一位年輕的男人,只盡量言簡意賅地講述了雙縫干涉實驗,卻並沒有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男老師看著牆上顯示出的兩道豎槓,抬了抬眼鏡笑問道:“所以,你們覺得這是為什麼?”

    “量子干涉!”幾個學生齊聲答道。

    “概念都記得不錯。”老師又問道,“那麼是如何幹涉的呢?”

    這下多數人都啞口了。

    “熵扭力。”

    這個聲音,有些稚嫩而又裝逼。

    大家回頭望去,發出這個聲音的人正獨自斜靠在窗臺上,頭髮半遮著面,憂鬱地看著窗外。

    似乎,是個帥逼。

    然而這個帥逼,卻很矮小。

    並不是生的矮小,而是年齡還沒到。

    老師也是一驚,這位雖然造型很經驗,但怎麼看……

    應該還是位小學生吧?

    我們可是正兒八經的初中生參觀。

    老師忙問道:“這位同學……你是不是跟你們小學走散了?我幫你廣播一下?”

    “嘁。”男生歪嘴一哼,“我是高中生。小學那點東西,半年就搞定了,受不了我們班參觀那麼無聊才在這裡清淨清淨的。”

    “???”

    男老師未及反應,男生已努了努嘴:“你繼續講,不足我糾正。”

    “……”男老師臉一獰,也懶得管他,就此說道。

    “熵扭力,是一種未被觀測到的力。”

    “但解其紛方程完美地詮釋了它的作用方式,不過這是第二層‘現代量子館’的內容了。”

    “我們只需要知道,眼前這個實驗就是2020年前人類所知的一切,當時的人們投資巨大進行過一系列研究,也鬧出過各種荒誕的事情,最終也沒能自圓其說。”

    “至於熵扭力,這是三大院士在在講師解其紛的基礎上,進行的最偉大的創造。”

    “面對在電磁力、強互作用力、弱互作用力、引力之外的第五種作用力,學界本欲以‘靜崢力’來命名,但院士堅決反對,或許叫‘崢靜力’他就能接受了吧……”

    “哈哈哈!”

    學生們都笑了起來。

    三大院士中,歸見風永久性神隱,李崢和林逾靜倒是總不得不拋頭露面,但也永遠都是成雙成對的,每次他們出現,有50%的概率是和睦的,靜院士會像小貓一樣服帖,另有50%的概率是在搶誰在上面,靜院士會像小貓一樣叫囂。

    看樣子在命名的時候,靜院士是處於叫囂態吧。

    男老師講完,重又瞥向窗邊的小男生,淡笑著抬了抬眼鏡。

    “小學生還是去找你們的老師吧,我講的太深,不是你知道一個名詞就能聽得懂的。”

    “唉……現在的中學教育,果然值得擔憂啊……”男生卻只一嘆,衝透明隔斷內的設備努了努嘴,“多少例子證明,教科書上的東西也不一定是對的,更何況現在教科書每年都要翻新。”

    他說著,扭過頭,眼兒一瞪。

    瞪著物理老師一字一句道。

    “熵扭力仍是未解之謎,將其定義為第五種作用力,更像是我們教育系統為了強調我國發現了第五種力而吹鼓自信心硬來的,主流學界至少有一半的人認為這是對電磁力的擴充,只是作用空間與形式暫時無法觀測罷了。”

    “我們前年發射的‘蒲公英’實驗衛星,其根本目的也是進入太陽系以外的宇宙空間,在規律相對純粹的物理窪地,進行一系列有關熵扭力的實驗。”

    初中生們看呆了。

    一個字都聽不懂。

    不過“蒲公英”實驗衛星他們清楚,這個是真的牛逼。

    非說的話這不是一顆衛星,而是將150顆衛星打包在一起發射的超級大孢子!

    她的第一步任務是在太陽系遊歷,在關鍵點散播150顆衛星中的20顆,而後全速開啟自身反應堆,以光速2.37%的極限速度衝出太陽系,在這個過程中順路投下40顆,以研究太陽系廣袤邊緣的空間和天體。

    之後,在奔向比鄰星系的過程中,沿途在死寂的星際空間散播10顆,進行科學實驗。

    順利的話,蒲公英將在220年後,載著80顆種子到達比鄰星系,並在1年內全部播撒,完成自己的使命。

    至於蒲公英的母體,她全程都不會減速。

    或者說,她根本就沒有設計減速功能。

    這是一場註定沒有歸路,衝向星海的旅行。

    這是她的旅行。

    據說“蒲公英計劃”從立項到升空總計8年,也就是說從李崢在“大斷聯”之前就已經在策劃了,他宣稱這是為了驗證一系列理論,解開最終謎題所必須做的事。

    但在工程設計中,那些蒲公英的種子,卻又被設計出了很多奇怪的功能,尤其是“視覺體驗”這部分,他強行為一些種子賦予了vr觀測功能,這一點很不科學。

    對此,李崢的解釋是——

    這是計劃的一部分!

    考慮到這個時候,他已經是科學界、工程界乃至社會學界、醫學界的絕對領袖,他已經是一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全學科制霸的魔王。

    這點要求……組織也只好滿足。

    展廳內,參觀的初中生隊伍逐漸走向了下一個演示點,然而隊伍末尾的兩個初中女生,還是忍不住不時回望。

    “他們小學留那種頭髮也不會被罵嗎?”

    “那種髮型怎麼了……仔細看好帥啊……”

    “等等,你不會吧!”

    “嗨呀……搞不好……真的是連跳十個年級的高中生呢。”

    “這概率也太低了吧?”

    “可聽他說話,學習真的好好呀……”

    “可他看起來學習一點也不好,寸頭呢?眼鏡呢?”

    “萬一呢……如果是高中生的話……我要個聯繫方式也是可以的吧?”

    “那也是犯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