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 作品

第六百三十一章 極地

    接下來的故事,觀眾都隱隱有了猜測。

    畢方嘆了口氣,在路上邊走邊聊。

    “宇宙浩瀚無比,人類始終沒停下過探索的腳步。

    而北極、南極、青藏高原三個地方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都有人想要踏入那片特殊的土地。

    作為最接近北極的可居住地區,斯瓦爾納群島無疑為探索北極提供了生存條件。”

    “在這裡的博物館裡,有一副創作於1791年的銅版畫,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場面。”

    畢方順著旅遊指南,看到了這副銅版畫。

    海上,飄弋著數十艘漁船,捕鯨者手持魚叉向噴著巨大水柱的鯨魚狠狠扎去;岸上,獵手舉著來復槍向北極熊和海豹射擊。

    大自然的饋贈,在人們的貪慾下,顯得極度脆弱。

    這一切,讓當地不少生物大量減少、甚至有的生物瀕臨滅絕。

    直到《斯瓦爾巴條約》簽訂後,確認了這裡的主權屬於挪威,當地才逐漸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生態保護法,環境逐步得到了保護。

    破壞容易,恢復卻異常困難。

    而這也並非一己之力就能讓斯瓦爾巴群島恢復如初,需要依靠每一位來這裡的人共同努力。

    這近乎嚴苛的“環境保護條例”就是努力之一,而遊客、居民、科研人員的自覺,則是促成環境改變的一大推力。

    從此,群島上的環境才逐步得到了有效保護。

    也只有如此,畢方才會一出門就看到禁令,而不是歡迎光臨。

    “不過對我們華夏的遊客來說其實也有好消息。”

    畢方捲起了旅遊指南,解釋道,“1920年2月9日,當時簽訂這份條約的國家裡有我們華夏,也就是說,華夏是擁有這片土地的開發權的。”

    “我們可以在這片土地上進行任何非軍事活動,公民也可以自由出入斯瓦爾巴群島。”

    “唯一的問題是,這邊只有挪威的奧斯陸和troms?有sas和挪威航空的航班過來,因此還是需要辦理申根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