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胄 作品

回到明朝做昏君第181章 興建鋼鐵城市(求訂閱!)




    可能少數精端鋼鐵的煉製還是不行,但是在鋼鐵的整體質量上,大明絕對是全世界最好的。



    比如像大馬士革鋼,那肯定是比大明的鋼鐵要好,但是鍛造難度大,對鐵礦的要求極高,產量也非常低,沒有大規模使用的價值。



    大馬士革鋼這種東西對一個國家來說,其實意義並不是很大。



    當然了,在特定的時候會有特定的作用,類似大馬士革鋼的東西也要發展,但不是現在。



    四下看了看,朱由校笑著說道:“這裡看來已經拆得差不多了。”



    “回陛下,的確已經拆的差不多了。該搬的東西都已經搬走了,臣已經讓人準備選址建造新的鋼鐵廠了,全部採用這一次新研發出來的工藝。”畢懋康眼中充斥著希望,同時也帶著躍躍欲試。



    朱由校點了點頭,轉頭看向了一側的徐光啟開口問道:“戶部有這麼多銀子嗎?”



    要知道建造一座全新的鋼鐵廠,是需要大量花錢的,這一點朱由校的心裡面很清楚。



    從選址到建設,然後到投產,每一項都是要燒錢的,沒有大量的錢財投入是絕對不行的。



    這一次百工院弄出來的煉造鋼鐵的方式,其實就是後世的高爐。當然並沒有後世那麼高精尖,只是土高爐。



    但是都會極大的提升產量和鋼鐵的質量,具體的技術朱由校沒有看,但絕對是現在整個大明的科技結晶,集中了鋼鐵行業的所有高精尖技術,同時還有百工院自己開發出來的獨家技術。



    對這方面,朱由校也不是很瞭解,但自己看過投產之後的數據。



    按照畢懋康的設計,這將是一個年產五萬噸的鋼鐵廠。



    朱由校計算過,現在大明的每年鋼材產量大概在1800萬斤左右,這裡的斤指的是明代的斤,也就是16兩,換算到後世的計量單位,大概就是14,400噸。



    而畢懋康要建造的這個鋼鐵廠年產量是5萬噸。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這個鋼材廠一旦建成,那麼產出的鋼鐵量就是大明一年全國產量的三倍還多。



    當朱由校看到這個計劃書的時候,差點沒把自己的下巴驚掉了。



    這當然和後世沒有辦法相比,因為後世年產量動輒就是百萬噸,可是這是什麼時候?



    在同時代這絕對是了不起的存在!



    為了解決運輸的問題,畢懋康直接提出了在有鐵礦和煤礦的地方進行建造。



    同時畢懋康還研究出了煤炭的脫硫技術,雖然不太成熟,但是勉強也能用。



    除此之外,在煉製好鋼鐵的時候,就使用木炭。



    總之畢懋康提供給朱由校的是一份完善可行的計劃,在第一期就需要投入百萬白銀。



    一旦這個鋼鐵廠建成,那麼這就將是重新建造一座城市,會匯聚大量的人,無論是來這裡做工的,或者是來這裡做生意的。



    這簡直就是後世的鋼鐵城市。



    這個時代的技術並不發達,很多事情都需要人工去做,所以這個大鋼廠必然會用到非常非常多的人。



    當時看到這個計劃的時候,朱由校久久不語,然後就把畢懋康送到了徐光啟那裡。



    結果可想而知,徐光啟這個小老頭對這個計劃是十分的贊同並且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