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胄 作品

回到明朝做昏君第211章 千牛衛和戲肉




    能夠把四位內閣大學士召集在一起的時候都比較少,基本上就是有什麼事情就吩咐什麼事。



    所以這一次必然是大事情。



    關於科舉教綱編寫的事情,他們都已經知道了,顯然今天要討論的就是人選問題。



    誰來決定這個科舉教綱?



    在場的所有人立場都不一樣,可謂是各懷鬼胎,所以在開始之前也沒有人說什麼,大家都在暗自琢磨著該怎麼讓自己的立場被陛下所接受,最好讓別人的立場不被陛下所接受。



    “陛下駕到!”



    陳洪喊了一聲之後,朱由校才邁步從屏風後走了出來。



    “參見陛下!”在幾位內閣大學士的帶領下,臣子們開始躬身行禮。



    朱由校則笑著擺了擺手說道:“諸位愛卿免禮吧。”



    等到所有人都站起來身子,朱由校這才繼續說道:“今日把諸位愛卿全部都召集過來,就是想談一談關於科舉教綱編寫之事。”



    “前些日子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朝中臣子們進行了踴躍的討論,朕這裡也收到了不少題本。從眼下的情況來看,臣子們對於這個想法倒是非常非常支持的,這樣做很好,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有著非常廣泛的基礎,可以進行推廣了。”



    朱由校的目光掃過諸位大臣,然後緩緩的說道:“所以朕今天把諸位愛卿找來,為的就是和諸位愛卿商量一下這件事情。”



    在場的諸位大臣們神色各異,但是卻沒有人說話。



    朝廷裡面是個什麼態度,他們當然知道贊成的人不少,但是反對的人更多。可是在陛下這裡,卻是被說成大部分人都贊成了。



    沒有人敢去說破這個事情。



    陛下這麼說就只能這麼認,在場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情沒辦法停下來。



    因為這件事情從最開始的推行就是陛下在一手策動,從最早的陳可道講學開始,一直被推動到現在這一步。



    科舉教綱編寫是與皇家書院捆綁起來的政策,如果想要推翻這條政策,就必須把前面的都推翻了。



    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所以只能夠沉默。



    “前些日子的一次內閣商討上面,徐光啟徐閣老認為,關於科舉教綱的制定由禮部來牽頭就可以了,畢竟這件事情是禮部在做主。”



    “孫承宗孫閣老則認為需要廣徵博引,多選擇一些臣子來共同參與。今天朕把諸位愛卿叫來,主要就是想問問這件事情。”朱由校笑著開口說道。



    這才是戲肉!



    在場的人臉色都變得有些嚴肅了起來。



    徐光啟提出來的意見就是讓沈庭筠去制定科舉教綱。這代表著他們的意思會徹底得到執行和貫徹,那麼別人的利益肯定會受損。



    而孫承宗的想法則是兼顧了所有人,大家一起商量著來吧,到時候商量個大差不差就行了。



    孫承宗的想法自然更容易得到官員們的支持,不過現在問題的關鍵的不是在這兩個人的想法是什麼,而是陛下的想法是什麼。



    陛下想要怎麼做?



    這一點實在是太關鍵了。



    一時之間,氣氛顯得有一些沉悶。



    不過事情終究不能永遠這樣,有人開口了。



    “啟稟陛下,臣以為此事孫閣老的辦法比較好。”這個時候一個人站了出來,旗幟鮮明的支持孫承宗。



    眾人一看,發現這個人居然是吏部尚書周嘉謨。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第一個開口說話的是他周嘉謨,而且還如此立場鮮明的支持。



    周嘉謨的資歷可是非常的老了,是隆慶年間的進士,年紀也比較大。到了朱由校這裡,可以說是四朝老臣了,尤其是他經歷了整個萬曆朝,堪稱朝中最老的資格派。



    誰也沒想到,周嘉謨居然和孫承宗走到了一起。



    要知道周嘉謨也是朝中有名的中立派,很少去摻和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只會在個別的人受到處置的時候,他會出面保下來。



    但是一旦牽扯到特別深的事情,周嘉謨不會參與。尤其是像高攀龍等人,他們的罪名很確鑿,所以就周嘉謨也一直沒有發表什麼意見。



    不過這一次顯然不一樣了,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周嘉謨竟然選擇支持孫承宗,而且還是第一個站出來發言的,這個分量就很不輕了。



    果然,聽到周嘉謨這麼說,徐光啟的臉色就不是很好看了。



    “那周愛卿就說一說。”朱由校笑著說道,臉上看不出來有絲毫的不快或者是其他的感覺,就是正常談話的樣子。



    “是,陛下。”周嘉謨躬身說道:“臣以為,這件事情畢竟是大事,要能服眾,畢竟天下的讀書人都在看著。如果只由禮部來決定,恐怕會引起別人的不服,到時候會引起非議。”



    “如此一來,陛下的好想法、朝廷的好政策,反而會變成人人厭惡的政策,這就是不美的地方了。如果能夠旁徵博引,能夠廣泛的採納臣子們的意見,臣以為能夠更多的服眾,讓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經過朝廷上下商議之後制定出來的策略,以後推廣的話也會更容易一些,下面也會少一些牴觸。”



    “所以臣覺得孫閣老的想法比較好。”周嘉謨說完這句話之後,便沒有再繼續開口的意思了,而是站到了一旁靜靜的等著,臉上也沒有什麼表情,彷彿事情已經和他沒有什麼關係了。



    朱由校的目光在所有人的臉上掃過,他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朝堂上再一次形成了幾個派系。



    或許是人為利益,或許是因為意識形態,或許是因為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總之朝堂上又出現了新的派系,只是不知道這一次是不是還和上次東林黨為首的派系一樣。



    朝堂上有派系是允許的,但是如果發展成黨爭就不行了。



    因為派系這個問題是歷朝歷代都存在的,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只不過派系在發展中形成黨爭,這個就是比較要命的事情了。



    “其他愛卿還有什麼想法?”朱由校再一次笑著說道。



    “陛下,臣以為徐閣老的想法比較好。”有第二個開口的了,不過支持的不是孫承宗,而是徐光啟。



    朱由校看向說話的人,發現是工部尚書趙南星。



    這事情就變得比較有意思了。



    支持孫承宗的是吏部尚書周嘉謨,支持徐光啟的是工部尚書趙南星。



    原本朱由校覺得趙南星應該和內閣首輔韓爌走的比較近一些,沒想到他跳到了徐光啟的船上,這裡面有點意思。雖然不知道什麼原因,但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事情。



    韓爌似乎也沒有想到,他也有點不敢置信的看著趙南星。



    在韓爌的心裡面,趙南星即便不投靠自己,那應該也不會去投靠徐光啟,他最好的選擇其實是孫承宗。



    可事實卻恰好相反,趙南星沒有選擇孫承宗,也沒有選擇自己,而是選擇了最不可能選擇的徐光啟。這裡面究竟有什麼事情呢?



    韓爌有一些不明白。



    雖然時間還不是很長,但是通過這一次的事情,韓爌發現朝中的局勢越來越錯綜複雜了,誰和誰攪和到一起都不奇怪了,這是新的朝堂勢力在形成。



    就像之前的黃克纘,一直以來都是老好人的現象,誰也不得罪,不偏不倚。但是這一次他也冒頭了,顯然他也看到了機會。



    這讓韓爌心裡邊有了一些異樣的想法。



    “趙愛卿,不妨直接說來聽聽?”朱由校笑著說道。



    “回陛下,臣只是覺得這件事情用不著從長計議。至於說惹人非議,或者說下面不滿意,朝廷做事,由得他們滿意不滿意?”



    “再說了,這要制定科舉教綱,肯定就會有人不滿意。制定到他擅長的地方,那他就非常高興;但如果是他不擅長的事、沒學過的,那他就肯定不滿意。這個世界上沒有能夠讓所有人都歡喜的辦法,與其糾結這個,還不如想想怎麼樣做更適合大明。”



    “所以臣覺得應該快刀斬亂麻,直接讓禮部來做,方便快捷。反正科舉的事情也是禮部負責,怎麼做他們最合適。如果選出一些不知所謂的人進來,讓他們在編寫科舉教綱之事上插一手,更容易壞事情。所以臣覺得徐閣老說的有道理。”



    這句話說的有些不客氣,不過趙南星也沒有不留一點餘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