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肥的胖子 作品

第844章 社會責任感

    號稱是安批發市場的大蔥大王。

    而來安邦批發市場之前,她就是一個來自荷蘭的農民。

    在88年剛結婚的時候,她老公就生病癱瘓在床,家裡沒有了主要勞動力。

    也沒有收入來源。

    雪上加霜的是,她才剛生完孩子。

    生活用艱難兩個字形容,那再也合適不過了。

    又沒有文化,賺不來輕鬆的錢。

    後來,經人介紹,來到安邦批發市場,給人剝大蔥,一天能賺六塊錢。

    剝了幾年蔥後,她對大蔥,閉著眼睛都知道品質。

    在有一次張華帶著人來市場調查的時候,聊了一會,發現竟然是老鄉。

    張華建議她,不如自己收蔥、賣蔥。

    如果沒有本錢,張華可以她從友聯銀行貸款。

    毛曉敏聽從了張華的建議,從友聯銀行貸了一筆款,然後在張華的幫助下,找到了一個攤位。

    一發不可收拾。

    就在去年,每日發貨量高達130噸,年銷售額1.2億。

    而華遠集團內,像毛曉敏這樣的人,還很多。

    趙宏圖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到了這個地步,事業想要進一步做大,那是需要社會責任的。

    和王興華他們說的,也是趙宏圖的真心話。

    他確實是想著,能幫著各地打造品牌,並且維護好品牌,利用品牌來增加產品的競爭力,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就算是最終,所謂的區域品牌,沒有達到趙宏圖的預期。

    也多少會增加這些地方的農民的收入。

    帶著更多的人致富。

    這就是趙宏圖的願望。

    而事實上,趙宏圖的華遠集團,也一直是這麼做的。

    在這個時候,我國的農業,還處在分散型農業階段。

    存在兩頭哭,中間笑。

    種植者與直接使用者未建立直接關係,需要經過四到六個中間流通環節,每一個流通環節,成本將增加5%至10%,加上各種稅收和管理費用,流通環節成本甚至要佔到蔬菜價格的一半以上。

    而有了華遠集團投資後,至少這流通環節會減少很多,讓種植者能有更多的收入,而直接消費者,卻能花更少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