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落無白 作品

第八百一十四章 雖然不要臉,但是好用啊。

    “雖然不多,但也能應應急了。”

    長孫皇后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削減宮廷用度和宗室用度,已經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觀音婢,據朕所知,林家的錢財堆積如山,應該有一千萬貫,要不你和麗質說說,先借朕用用。”李世民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說是借,最後這個錢肯定是不會還的。

    如果林軒在長安,他倒是可以找林軒說,但是現在林軒不在,李世民實在沒臉找李麗質要錢,只好讓長孫皇后去了。

    長孫皇后微微一愣,這才知道李世民找她逛御花園,其實就是想和她說這個。

    “陛下應該聽過子貢贖人的典故吧?”長孫皇后說道。

    眾所周知,孔子是戰國時期魯國人。

    當時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不僅可以找官府報銷贖金,還有賞賜。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官府補償的贖金和獎勵。

    孔子知道後說:“子貢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將不會從別國贖回奴僕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貢用自己的錢做了一件好事,本應該被樹為道德典範,孔子為何反而要批評他?

    子貢的錯誤在於把原本人人都能達到的道德標準超拔到了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樣使很多人對贖人望而卻步。把道德的標準無限拔高,或者把個人的私德當作公德,兩種做法只會得到一個結果,這就是讓道德尷尬,讓普通民眾聞道德而色變進而遠道德而去!

    所以道德其實應該是一個人人都能夠做到的無損於己的而又有利於人的概念。

    小書亭

    李世民自然知道這個故事,卻不明白長孫皇后說這個是什麼意思。

    “陛下,當時魯國有許多人贖在外的魯國人,是因為贖回去後,官府確實補償了贖金還有賞賜,如果官府沒有說到做到,還會有人去贖麼?”長孫皇后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