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落無白 作品

第七百八十一章 捷報

    不是中原王朝不想主動攻擊,遊牧民族全是騎兵,中原王朝缺少戰馬,一旦沒有了城池之利,先天上就會吃虧。

    漢武帝為什麼能和秦始皇比肩,就是因為其多次主動征討匈奴,把匈奴趕到了漠北。

    然而漢武帝能有其功,得益於漢初就開始的養馬制度。

    事實上,從秦朝開始朝廷就頒佈了養馬的制度。

    到了漢朝,蕭何在其基礎上又加以完善,等到了漢武帝時期,經歷幾代帝王的積累,漢朝擁有的馬匹數量大增,這才是漢武帝時期能夠多次征討匈奴的根本。

    很多人把功勞算在漢武帝和霍去病衛青的頭上。

    他們作為發起人和執行人,確實有很大的功勞。

    但是這並不是決定性的,要是沒有漢朝的養馬制度和幾代帝王的堅持,難不成你讓衛青霍去病領著步兵去追人家騎兵麼?

    然而漢武帝雖然把匈奴趕到了漠北,但是也把大漢的國力消耗一空,引發了很多社會矛盾。

    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打下了草原並不能佔領,從長期角度來說,是能緩和邊境的壓力,贏的和平。

    但是從短期的角度來看,只是空耗國力,並沒有實際意義。

    但是對於李世民來說,打下草原並不是不能佔領的。

    別的帝王不能佔領草原是因為中原王朝乃是農耕民族,草原沒辦法耕種,佔領了不僅沒有絲毫用處,反而要消耗國家的資源。

    然而土豆的出現,給了李世民佔領草原的希望。

    只要能把西突厥和薛延坨滅掉或者趕到漠北去,大唐就可以在草原鑄城。

    土豆的存在可以讓大唐百姓在草原紮根。

    加上草原可以大批量的養馬,而以中原的人口,在有充足的戰馬的情況下,遊牧民族把那些地盤奪回去的可能非常小。

    如果真能做到,他的功勞將遠超秦皇漢武,殺兄囚父那點汙點根本不算什麼。

    看完戰報李世民心情大好,但是當看到程咬金單獨寫的信的時候,李世民的好心情消散了不少。

    “派人去把趙國公喊來。”李世民對不遠處的李木說道。

    “是。”李木應聲道。

    ……

    長孫無忌對李世民突然召見,並沒有多想。

    北方傳來捷報的消息,可謂是長安皆知,他還以為李世民召見他是因為北方的戰事。

    然而當來到宮門口,長孫無忌下了馬車後發現,宮門口並沒有其他馬車。

    按理說,李世民不可能只召見他一人,出現這種情況,只有兩種解釋。

    其一就是他到的最早,其他人還沒到。

    另一種可能就是李世民只單獨召見了他一人。

    第一種可能性並不大,長孫無忌雖然最受李世民看重,但是趙國公府並不是所有王公貴族府邸中距離皇宮最近的。

    皇帝召見,自然沒人耽擱,沒道理距離遠的到了,近的反而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