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落無白 作品

第七百五十四章 誓師

    事實上這種說法根本沒有任何依據。

    李世民之所以要打高句麗,是因為高句麗太強了,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大唐。

    眾所周知,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李世民打了一次,李治時期打了三次,隋唐兩朝打了六次累計動用的兵力多達幾百萬,最終才滅掉高句麗,高句麗的實力可見一斑。

    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隋文帝時期,隋朝就已經和高句麗打過一仗了。

    598年,中原遼西遭到高句麗侵犯,隋文帝楊堅在大怒之下派了30萬兵力,分為兩路進攻該國,準備一把踹掉他們的老巢。可惜出兵的時機不對,剛好遇上雨季,糧草無法供應,又遇上病疫,不但沒有踹掉對方,反而損失大量兵力。不過高句麗也被嚇到了,趕緊派人向隋文帝謝罪,隋文帝看到對方態度良好,於是收兵。

    歷史上所寫的隋文帝並不算太好,是因為隋朝僅存兩代就被替代,楊廣是亡國之君,後人在書寫這個朝代的時候自然不會客氣。

    楊廣雖然好大喜功,但是在收拾高句麗這件事上,他卻有口難言。先後派兵三次,都沒攻打下來,最後自己還被國滅身死。當楊廣最後一次舉全國之力攻打高句麗時,高句麗也很崩潰,眼看高句麗即將被打敗,高句麗卻派人前來詐降,騙得楊廣打道回府。戰前危機一解除,高句麗便又開始趁機侵略。因為這個國家集遊牧和農耕於一體,對中原的威脅實在太大。如果說楊廣的策略是錯的,大唐的兩代君主又怎麼可能延續他的做法呢?可是儘管他的決策是對的,在經歷了三次征伐之後,不但沒能解決外部威脅,反而造成內亂不斷,最終葬送了國家。隋朝已經不在了,但是高句麗這個威脅依然存在,就算付出巨大的代價,也只能接著打,一直到它消失為止。

    李淵上位後,高句麗曾經主動向唐朝進貢,李淵也採取懷柔政策,放了這個國家的俘虜。雖說兩國之間來往頻繁,可是誰都知道,終有一場大戰。高句麗不惜花費巨大的代價建造邊境長城,唐朝方面,李世民自然容不下高句麗的存在,為了大戰,兩代皇帝不斷的增強國力,在國力恢復了大半之後,總算在唐高宗李治的手裡圓滿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