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落無白 作品

第七百一十一章 扣帽子誰不會

    晁錯非要跟這幫藩王鬥一鬥法,這無異於以卵擊石。那些自以為聰明的大臣們,一個個明哲保身,既不肯得罪藩王,又不肯得罪漢景帝,大家都默不作聲。

    不說話就代表答應了,這是漢景帝的邏輯,所以漢景帝就這麼下達了削藩令。削藩令一出,天下諸侯恨不得把晁錯給生吞活剝了。

    就連晁錯的父親都因為勸誡晁錯無果後,而選擇了自殺。

    結果呢,因為削藩,引起七王聯合起兵,漢景帝為了平息諸王的憤怒,不得不把晁錯殺了。

    結果人家依舊沒有退兵的意思,漢景帝無奈只能出兵鎮壓。

    可笑的是,漢景帝鎮壓了七王之亂後,趁勢繼續削藩。

    可見漢景帝並不是反對削藩,只是迫於壓力,才殺了晁錯。

    歷史上,皇帝因為壓力而把臣子當成棄子的多不勝數。

    李世民雖然強勢,但是當放棄林軒一人可安天下士子的心的時候,他會怎麼做,還真不知道。

    所以林軒一開始的基調就是,我也贊成荀子的話,並沒有質疑的意思。

    “你只說荀子的話,難道忘了孟子的話了?難道你在質疑孟子的話?”林軒看著老者說道。

    人之初性本善最早是孟子提出來的。

    而孟子被尊為儒家亞聖,在儒家的地位可比荀子高多了。

    你不是說我質疑荀子的話麼,那我就說你質疑孟子的話,扣大帽子誰不會啊。

    老者怒火中燒,怒視著林軒說道:“侯爺可別血口噴人。”

    老者名叫荀文,是荀子的直系後代,自然支持自家老祖宗的言論。

    性惡論在名聲上自然沒有性善論那麼入耳。其實,就如同性善論並不能使人自動行善一樣,性惡論的含義也並非准許人隨意作惡。性惡之惡就其本義而言,是指人類作為一種生物,所本來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

    但是不管是孟子是儒家亞聖的原因,還是性善論相比較性惡論更容易讓人接受的原因,荀子提出的思想並不被大眾所接受認可。

    荀文作為荀子後人,內心裡肯定是支持自家老祖宗的言論的,可他不敢去反對質疑孟子的話,但是他卻敢去質疑林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