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落無白 作品

第六百四十八章 實在可笑

    “殿下,這件事已經傳的沸沸揚揚,我自然聽說了。”韓文說道。

    李世民派侯君集前去,是為了不然吐蕃吞併吐谷渾壯大,並沒有和吐蕃交戰的意思。

    因此出兵的時候,沒有絲毫遮掩,反而有些大張旗鼓。

    “先生之前說的事情,本文同意了,只是世家的私兵大多都沒有上過戰場,並不是長安城外的那些精銳的對手,為了增加成功率,我們應當想辦法掌握一些兵權。”李泰說道。

    韓文大知道李泰這是想插手兵權,眉頭微微一皺,說道:“陛下對兵權抓的非常牢,掌握兵權的都是心腹中的心腹,很難拉攏過來,一個不好,被陛下發現了,可就是滅頂之災了。”

    李家起兵奪取了天下,李世民又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的皇位,可以說李世民一生參與了兩次造反。

    第一次造楊家的反,第二次造自己父親的反。

    越是造反的人越會防著別人造他的反,李世民也是這樣。

    因此他對兵權抓的非常牢,就連本該太子掌握的東宮六率,也都掌握在他手裡。

    趙匡胤陳橋兵變玩了一手黃袍加身,取代了後周。

    然後趙匡胤就對那些武將非常戒備,今天你們支持我,我就成了皇帝,那麼明天你們支持別人,在玩一次黃袍加身,是不是就能取代我了?

    正事因為這個原因,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把那些武將的兵權全部收了。

    但是當時並沒有大一統,邊上還有異族虎視眈眈,燕雲十六州也在異族手裡,並不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

    為了能夠做到中央集權,宋朝實行的是將兵輪換制。將軍和士兵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輪換,如果這是大一統時期,這樣的政策能夠更好地實行中央集權,更好的磨練部隊的適應力。但是在宋朝的時候經常會發生戰爭,這就讓本身需要一支強大的隊伍的時候宋朝往往很少能拿的出來。

    在對待兵權上,李世民選擇了緊緊抓住,而趙匡胤卻選擇了打壓,也造就了唐朝和宋朝的兩種結果。

    提到強大,人們第一個相當的就是漢唐。

    而說到弱小,第一個想到的確是宋朝。

    其實宋朝是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