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落無白 作品

第四百五十章 再生父母

    很多對科舉失去信心的人,就會辦個私塾,招收學生。

    大多的私塾都是一個人教。

    有人來有人走,知識水平並不一樣,也全部放在一起教。

    教人識字的時候,那些識字的人就只能自學,而教四書五經的時候,那些剛學認字的人又不懂。

    這樣學習不僅沒有效率,還浪費時間。

    歷史上通過科舉出人頭地的人不計其數,其中宋明兩朝最具代表,幾乎達50%的進士出生平民。

    看似非常公平,但是天下人口,有八成都是平民。

    剩下的兩成裡去掉那些不能參加科舉的人口,不足一成。

    當然了,這並不是代表科舉不公平,只能說百姓受到的教育資源和那些官宦子弟得到的教育資源差別太大。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林軒只能儘量讓書院的孩子,多獲得一些資源。

    “那侯爺的意思是?”

    林軒說道:“我準備從易到難,分為六年,學生每一年學習一些知識,然後進行考試,考試合格的可以升級,學習更難一點的知識。”

    他並沒有劃分什麼小學中學高中大學。

    古代沒有那麼多知識給你學,一般都是學習識字和一些簡單的啟蒙書籍後,就開始學習四書五經。

    徐耕眼睛一亮,說道:“妙啊,由淺入深,分成不同的等級,這樣就不會出現學生之間知識差異太大的問題。”

    “我就是這樣打算的,我們現在的學生才學半年。我準備明年田假快結束的時候,再開始招收學生,這樣就能和現在的學生區分開了。”林軒說道。

    古代是沒有暑假寒假的,但是他們也有休假的規定,而時間與後世也有所不同,例如說每十天休息一天的旬假,因為農忙而需要回家幫忙的田假,還有因為天氣轉涼而需要回家帶衣服過來的授衣假。

    “侯爺想的非常詳細,我這就回去告訴那些百姓,讓他們等學院招生的時候再過來。”徐耕說道。

    “等等,你回去以後,和其他人商量商量,每個年級學生應該學些什麼,做一個詳細的規劃。”林軒叫住了徐耕。

    雖然他識字,但是四書五經還真沒怎麼學過。

    他也不知道怎麼去劃分,乾脆交給徐耕去弄。

    徐耕或許做出來的規劃不完善,但也比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