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九百零二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陛下差遣你在和林做事,我本是不贊同的,但是陛下說服了我,說你楊漢英真的就是那沒有心肝肺的牆頭草,那現在大明勢大,你也得對大明有那麼一點點的恭順之心,這總比一群豺狼虎豹要強上那麼一點。」于謙對楊漢英說著話,這一字一句都是教訓。

在阿刺知院投降之後,楊漢英將會被封為和林衛指揮同知,而和林衛和當初的關西七衛、兀良哈三衛的性質相同,高度自理,只要不復叛,每年朝貢、貢市都有它的份額,有好處可以沾點,若是大明有戰事也要他們出工出力。

和林衛,變成了大明的衛所,不過是六合之地的衛所,而不是四方之地的衛所。

要區分這兩者,其實非常簡單,只要看有沒有對這個衛所改漢名即可,比如兀良哈三衛,其實是泰寧衛、朵顏衛、福餘衛,改名發生在永樂七年,明太宗文皇帝第一次北伐之前。

當初為了北伐,朱棣設立奴兒干都司,鋪設官道驛路,將三衛所同歸奴兒干都司管轄。

可惜,大明並沒有將東北完全消化掉,奴兒干都司隨著興文匽武,和吉林造船廠一起,成為了歷史的一片塵埃。

于謙不同意啟用楊漢英,不過陛下說的也有道理,和林這地方窮的蕩氣迴腸,大明若是在此地駐軍,完全是得不償失之舉,大明眼下也養不起這廣袤的漠北,讓瓦刺人繼續霸佔此地,不出幾年,大明仍然要再次興兵,索性就讓楊漢英管著。

楊漢英沒有表態,到了他這個歲數,他這個身份,很多事兒,做,遠比說要更重要。

楊漢英離開了窩闊臺夏宮遺址,又看了一眼熱鬧無比的阿刺知院下葬的事兒,露出了一絲輕鬆的笑容,他一甩手負手而立說道:「阿貴!從今兒個起,我又是半個大明人了,,嘿,走著,上任和林衛指揮同知。」

阿貴和楊漢英相處已經超過了八年的時間,對於楊漢英,阿貴是很瞭解的,這個人真的很喪,對很多事都是漠不關心。

萬事不爭不搶,做什麼事確實是做了,但完全沒有不過心,具體而言,楊漢英之前在和林,完全就是一具會走動的屍體,沒了心勁之後,做什麼都是敷衍了事。

而現在的楊漢英,容光煥發,如同換了一個人一樣,連走路都帶了幾分昔日的龍行虎步,甚至有幾分霸氣,阿貴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楊漢英。

楊漢英的軍事天賦和石亨是大致相同的,水平相近,才能成為朋友,可今非昔比,十年匆匆而逝,楊漢英在失去了大明人的身份後,失去的遠比得到的要多的多的多。

楊漢英上任和林衛指揮同知的第一件事,便是配合大明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理,三萬餘眾的瓦刺人成為了大明軍的俘虜,而這三萬餘眾將會被押解回大同府,閹掉之後,送入煤窯,暗無天日,勞作至死。

楊漢英認為大明真的是有些多此一舉,在這草原上就地砍了腦袋,總比押回去處置要省事的多,若是覺得殺俘不祥,這畢竟是軍隊的規矩,楊漢英可以代勞,押回大明雖然進行了閹割,但也讓他們活到了終年,有些仁慈了。

這個處置結果,是經過了大明朝堂博弈之後,朱祁鈺又擔上了一頂暴君的帽子,才得到的。

按照翰林院的翰林們的說法,就該像景泰三年陛下南下親征平叛之後,設立俘虜營,進行教化放歸,而當年的教化非常成功,當初的俘虜現在有很多都是江淮廠、馬鞍廠等官廠的中流砥柱,手藝極其紮實,為大明的安全有序生產做出了貢獻。

興教化之功,大概是讀書人這輩子的追求,就連於謙也傾向於如此做,當年俘虜營也是于謙負責的,乃是大功德一件。

但是朱祁鈺卻完全不贊同這種做法,平定南衙僭朝後,設立俘虜營,朱祁鈺還親自去視察了一番

,甚至還發了每人一銀幣讓這些俘虜過年,畢竟這些俘虜完成了預計的生產任務,保障了江南諸省的煤炭供應。

可是南衙的俘虜是大明人,朱祁鈺當然要興教化之功,當然要想方設法的教化,當然要仁義盡施,那是他的子民!

瓦刺人憑什麼!朱祁鈺恨不得全都砍了熬肥皂。

朱祁鈺首先是大明皇帝,這些俘虜都是大明的敵人!不殺了他們只是閹了,那還是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大明的高道德劣勢導致的。

在朝臣們看來,陛下作為天子,四海一統之大君,是草原的君主,瓦刺人也是皇帝的子民。

朱祁鈺則是狹隘的多,他覺得他是大明皇帝,保證大明的切身利益,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