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八百九十六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



            

            

            楊俊作為武勳,自然反對文臣的手伸的太長,更不願意帶著這麼一個拖油瓶征戰四方,但在磨合之後,楊俊發現,這商輅還是很好用的,在管後勤這事兒上,商輅很擅長,是商輅擅長,不是文臣擅長此務。

楊俊作為四處征戰的將領,從一個庶子,一步步的作戰到了今天,軍隊這點事兒,他屬於家學淵源而且經驗豐富,文武宦,三方在軍隊之中,是彼此相互制衡的存在,這種制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政出多門,甚至可能造成作戰失敗。

但是作為武將,是不能在這件事上,提出任何異議的,因為你不想文武宦制衡,那你想做什麼?想學趙匡胤一覺醒來,黃袍加身嗎?

而商輅作為文臣,以太常寺卿參贊軍務,在軍旅之間,並沒有對楊俊的作戰做出了任何一絲一毫的阻礙,相反有很多的助益,至少商輅還沒負傷的時候,楊俊不用擔心這糧草後勤之事。

這商輅負傷之後,楊俊格外的忙碌,這糧草後勤,無論是交給誰,都不如交給商輅放心。

「沂王殿下,商輅負傷了,為何陛下不再遣一個文臣過來?」楊俊眉頭緊蹙的問道,欣可敬都從開平衛來到了應昌,可是楊俊左等右等,這明日就要繼續北伐了,卻沒等到該來的文臣,他也沒有聽到什麼風聲。

朱見深左右看了看,才低聲說道:「都督難道希望有個不懂軍務的文臣,對著大軍指指點點嗎?」

「那要都是商輅這樣的,也並無不可。」楊俊頗為認真的說道。

他和商輅配合的極好,這有道是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文武搭配,征戰的確要輕鬆許多,當然這得文武秉性脾氣相投,比如現在的浚國公,之前的寧陽侯陳懋和沐陽伯金濂,比如現在的武清侯、文安侯,都是典型的文武通力協作,相當的可靠。

朱見深無奈的說道:「陛下著實是無人可用,商輅這還是挑了又挑,才挑了這麼一個人尖子出來,朝裡哪有那麼多的文臣能和武勳們配合的相得益彰,若是有,陛下怎麼肯捨得於少保北伐?」

「陛下時常唸叨於少保有痰疾,塞外風大,生怕於少保舊疾復發,這舊疾都十多年了,陛下還唸叨呢。」

正統十四年,大明皇帝朱祁鈺,到大明的萬歲山,也就是煤山,親自為于謙伐竹取瀝,治療痰疾之事,在不同的人眼裡,有不同的見解。

有的人認為是朱祁鈺害怕于謙學了歷史上的那些權臣,才討好於謙;有的人認為是朱祁鈺初登大寶之位,為了凸顯禮賢下士之度量,是作秀;有的人認為于謙就是權臣,逼得朱祁鈺不得不去做。

但是以朱見深對自己這位叔父的瞭解,大概、可能、也許自己的叔父,真的只是擔心於謙的病,皇帝是天子,親自伐竹取瀝,老天爺多少不給點面子?

正統十四年十月,大明皇帝和兵部尚書于謙在德勝門外,皇帝上陣奪旗,于謙更是在城外民舍,誓要與大明共存亡,大明皇帝和於少保,是抵背殺敵的戰友,不是需要互相提防、互相暗算的關係。

大明皇帝這些年看似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要下西洋就官船官貿,說要倭銀,就有人為皇帝披肝瀝膽,可朱見深清楚,這朝廷中人才太少了,朝廷要做的事很多,人才總是不夠用的。

「那個陝西行都司,現在該叫甘肅了,甘肅的柯潛,景泰二年的狀元郎柯潛,軍戶出身,檢閱邊方九年有餘,他不是挺好的嗎?」楊俊心裡也有個人選,那柯潛他也關注好久了,這趙北伐順利的話,柯潛也能因為北伐之功,平步青雲。

朱見深搖頭說道:「吏部尚書王翱,在遼東任事十九年,還擔任過兩廣總督,軍務之事極為熟稔,若不是商輅,王翱王尚書要參贊昌平侯軍務的,將軍,您可是咱大明的昌平侯,五軍都督府的都督之一,柯潛只是

七品給事中。」

「西北邊事,茲事體大,重開西域乃是海陸並舉之大策,那邊不能輕易調動。」

楊俊為何要問一個乳臭未乾的朱見深,雖然朱見深是沂王,可是楊俊可是陛下嫡系中的嫡系。

楊俊作為武勳,在一些事上,自然不能問,但是朱見深在臨行前,大明皇帝還是對朱見深格外交待了一番,要朱見深不要因為自己是沂王,就在軍隊裡擺王爺的架子,耽誤了國事,皇帝只能秉公處置,朱見深在軍旅,處處謹小慎微。

楊俊其實問的是陛下的意見,不是問朱見深的想法。

朱見深其實很能理解楊俊的猶豫,楊俊和他的父親楊洪,從永樂年間到正統年間,再到景泰年間,見多了興文區武的一大堆爛事,多少有些投鼠忌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身邊沒了文臣參贊,心裡不打鼓才怪。

「那便是了,只要贏,都好說。」楊俊的目光看向了北方,應昌之後是一片大漠,過了這片大漠,便進入了瓦剌人的地盤,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