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七百七十三章 《詭辯二十四法》

    降將可用,叛將不容,古今中外,大抵如此。

    柳升作為大明安遠侯,組建了大明第一支炮兵,為大明戰死在交趾,死後加封為了融國公。

    柳溥作為柳升的兒子,承襲了安遠侯爵位,深受皇恩,出任兩廣總兵官,節制黎越僭朝,在景泰三年,夥同孫忠、孫繼宗、王驥等人,因為待遇問題悍然反叛,最終戰敗出逃黎越僭朝。

    大明沒有對不起柳溥,即便是作為新繼位的大明皇帝朱祁鈺,登基之後也沒有苛責柳溥,雖然沒有在正統十四年、景泰元年同意柳溥出任京師副總兵官一職位,但那也是處於政治思考。

    是柳溥對不起大明,他的反叛,完全是不顧公利,只為一己之私。

    于謙俯首說道:“管子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則是利奸邪而長暴亂也;”

    “行私惠而賞無功,則是使民偷幸而望於上也;”

    “行私惠而赦有罪,則是使民輕上而易為非也;”

    “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為也。”

    “故《明法》曰:不為惠於法之內。”

    這是管子《明法》篇中,關於公法和私惠關係的辯論,在管子看來,捨去公法,而用私惠,不是明主的作為。

    于謙對柳溥的處置意見,就是叛將不容。

    朱祁鈺和于謙在對待柳溥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還是關於安南定位問題的分歧。

    在朱祁鈺看來,安南是外,柳溥問題,可以內部問題內部解決,外部矛盾外部解決。

    在於謙看來,安南是大明的四方之地,柳溥問題,應該按照慣例來解決,那就是叛將族誅。

    這種分歧,在朱祁鈺登基之後,其實很多,不過每次都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多數是于謙妥協,偶爾是朱祁鈺妥協,兩個人的分歧,不屬於根本分歧,不涉及到路線和屁股問題。

    朱祁鈺經過了慎重的思考之後說道:“安南在黎利之後,重建安南國,甚至在安南國內僭越稱帝。”

    “朕以為若是柳溥在大明郡縣安南之中,有奇功,可封其為海外侯,特宥其家人,終身不得回明。”

    “若是他執迷不悟,不知悔改,那就族誅了吧。”

    黎利重建安南國,嚴重打擊了大明朝在東南亞的威望,致使向大明朝貢的船隻數量驟降的同時,也讓大明在萬里海塘的勢力大幅度收縮,嚴重影響了大明海貿,這對大明而言是公利。

    柳溥如果能夠在郡縣安南之中,立下功勞,那也算是完成了他爹柳升當年的夙願,朱祁鈺可以受點委屈,封他為海外侯,寬宥他的家人。

    于謙猶豫了下,俯首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鈺沒有改變自己當初的決定,仍然以大明利益優先為原則,若有利於大明利益則做,若有害於大明的利益則不做,于謙不再勸諫,以陛下的意志為準。

    君臣的分歧,其實主要就在於安南十五府之地,到底是四方之地,還是六合八荒,到底是內,還是外。

    如何判定安南是內事還是外事?

    其實很簡單,若大明軍進入安南,安南國百姓竭誠歡迎,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那就是內事。

    若是大明軍進入安南,安南百姓不僅沒有簞食壺漿,甚至襲擾大明軍,那就是外事。

    一切等到進軍之時,便可見分曉了。

    “於少保,安南潮溼,此次征戰,少保的身體,能撐得住嗎?”朱祁鈺頗為關切的問道。

    安南潮溼,對於謙的病情不利。

    于謙趕忙說道:“謝陛下垂憐,這十年來,痰疾從未復發,還請陛下寬心,臣一定不會耽誤大明郡縣安南之事。”

    朱祁鈺點頭說道:“那一切有勞於少保了。”

    “興安,取一把永樂劍來。”

    朱祁鈺將通體金黃的永樂劍交給了于謙說道:“可斬不法。”

    尚方寶劍,王命旗牌,這都是器,器與名,不可假人,不可輕授。

    崇禎皇帝輕信了袁崇煥五年平遼的大餅,賜給了袁崇煥王命旗牌和上方寶劍,結果袁崇煥拿著王命旗牌,就擅殺毛文龍,致使大明失去了側翼牽制建奴之能,最終導致了崇禎二年末,皇太極率眾從喜峰口入,圍困京師,飽掠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