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七百五十六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

    “夫君,為什麼大明軍還不到撒馬爾罕呢?”阿史那儀問出了自己一直想問的問題,對於突厥特勤阿史那合霍的女兒,阿史那儀小時候不懂,為何要學漢學。

    在小時候,阿史那儀的爺爺,就一直在說,大明要過來了,會給她講當年大唐的昭武九姓,訴說當年的西域都督府,乃是波斯都護府的往事。

    阿史那合霍作為特勤,也時常對著東邊看,在他們看來,大明和大唐應當是一樣的,在鼎盛的時候,必然會重開西域。

    突厥人,尤其是當年昭武九姓的突厥人,他們的文化,和主張沙里亞法的烏茲人、波斯人、回回人都是格格不入的。

    僅僅從名字的命名方式上,就有很大的差別。

    阿史那儀和阿史那合霍,他們的姓氏在前不在後,他們的名字裡沒有夾雜那麼多奇奇怪怪,諸如石頭、樹木、真義等等奇怪的詞彙。

    口口相傳的故事隨著老人們一代代的死去,最後故事都會變了模樣,直到最後,這些故事再沒人想起。

    王復的神情變得複雜,阿史那儀問的是為什麼大明仍然沒有重開西域,而不是問大明什麼時候重開西域。

    阿史那儀這個問題,似乎在問,漢室江山,是什麼時候開始失去了開拓性一樣。

    在阿史那氏這些突厥人心裡,大明大概是不會來到撒馬爾罕了,更不會王化這裡,因為漢人很久很久沒有再次開拓到了西域來了。

    王復頗為無奈的說道:“其實理由很簡單,就三個,第一個是念經,第二個是收租,第三個是放印子錢。”

    阿史那儀不懂,她頗為驚訝的問道:“漢人也有很多人唸經書嗎?不是說士大夫們總是念叨子不語怪力亂神嗎?”

    王復滿是笑意的說道:“士大夫們唸的不是佛經,是儒經,就是你那句,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念經。”

    “因為崇古法三代的原因,兩千多年前的儒經,已經不適合當下大明,但是士大夫們依舊抱著早就應該入土的儒經不撒手。”

    “解決不了問題,還天天念,佛祖又不會超度無緣人,幸好大明現在唸起了真武大帝的經,目前來看,這經還是能念很久的。”

    王復儘量用阿史那儀能夠聽懂的話解釋,因為念經在西域廣泛存在。

    比如大唐一生之敵吐蕃王朝,雪域帝國,重騎所向披靡,曾經的吐蕃王朝可是攻破了長安!

    唐代宗廣德元年,安史之亂之後不久,國力空虛、新帝登基,沒有什麼威望,長安城裡的權力正在交割的時候,吐蕃興兵二十萬攻破了大震關,接連攻破蘭、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又拿下了河西、隴右等地,最終攻破長安。

    吐蕃軍士剽掠長安府庫市裡,焚閭舍,長安中蕭然一空,又掠城中士、女、百工,整眾歸國。

    唐代宗啟用了老將郭子儀,時年六十七歲的郭子儀寶刀未老,再次收復了長安,廢掉了吐蕃立的偽帝李承宏,迎回了唐代宗。

    吐蕃王朝為何沒落,至今也無法再逞兇西域呢?

    唸經。

    學習回回人搞政務、宗教一體,將政務官、事務官和宗教粘合在一起,進而形成了農奴制,最終自廢武功,再無橫行西域之能。

    吐蕃唸的是佛經,大明唸的是儒經,曾經橫行一時的金帳汗國、帖木兒汗國、東察合臺汗國唸的是可蘭經。

    只要開始唸經,喋喋不休,就會陷入辯經的死循環中。

    阿史那儀聽懂了這個唸經的具體含義,她滿是好奇的問道:“那收租呢?”

    王復想了想說道:“收租就簡單了,你比如說,你家放牧的羊,宰殺的時候,我作為特勤、鄂托克、臺吉要拿走三分之二,你會願意嗎?”

    “自然是不樂意的。”阿史那儀猛地搖頭說道,三分之二,就是拿走羊糞,阿史那儀都要思考一下,是否要拔刀相向。

    這也是康國諸多勢要們支持王復的原因,再過去,想收租,只能靠搶,大部族搶小部族,小部族搶小戶。

    但是王復來了之後,勢要們不用搶,能拿到比過去更多的藁稅,他們自然支持。

    王復笑著繼續問道:“但是特勤、鄂托克、臺吉們手裡有弓弩長短兵,而你手無寸鐵,你給還是不給呢?”

    阿史那儀疑惑的說道:“為了活命還是要給的,不過,這不是搶劫嗎?大明作為天朝上國,禮儀之邦,也會允許搶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