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七百四十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

    冉思娘就覺得高婕妤在杞人憂天,但是高婕妤卻是如臨大敵一樣,喋喋不休的訴說著如何討好皇帝。

    在冉思娘看來,其實做自己,就可以討好陛下了。

    陛下並不是很難相處的人,至少冉思娘如此認為。

    天明節開始,五更天的時候,朱祁鈺就起來了,用了早膳,這頓飯朱祁鈺吃的很多,根據他過往的經驗,這頓飯不吃飽,下一頓大約在晚上大宴賜席之時。

    鑼鼓喧天之中,朱祁鈺坐上了大駕玉輅,向著洪武門而去,洪武門是南京大閱必然要走的門。

    朱祁鈺站在洪武門的五鳳樓上,總覺得有些怪異,因為這個百姓能直接見到的洪武門光鮮亮麗,但是在洪武門之後的地磚,早已經坑坑窪窪,年久失修的三大殿,甚至還塌了一根梁。

    皇宮裡只有乾清宮仍然能用,正統年間一場大火燒了不少的殿,至今沒有修繕,四處都是殘垣斷瓦。

    出了玄武門就是大明的皇家園林,現在露天堆滿了煤炭,江淮廠和馬鞍廠的煤炭,到了冬天的時候,都會堆積在此。

    皇宮裡用的木料等物,規制太高,一個窗欄就要五千銀幣,朱祁鈺到了南衙也不住,也就從來沒修過,反倒是南湖別苑的宅子,富麗堂皇,盡善盡美。

    皇宮是因為皇帝住在裡面,才是皇宮。

    在轟鳴的禮炮聲中,天明節大閱開始了,這次的天明節大閱,比以往多了兩個隊列。

    第一個隊列名叫自生火銃。

    自生火銃,具有照門、照星、銃託、銃機,還擁有燧發手銃才有的自生火裝置。

    傳統的鳥銃,遇到風雨不便,朱祁鈺就記得一次鳥銃操演中,大明的軍士就在逆風的情況下,被火門大開的火藥眯了眼睛。

    傳統的鳥銃是火繩槍,往往有被風雨飄溼而不能一發者,亦有未及照星而誤發者,自生火銃的優勢就在於風雨不及飄溼,緩急可應手。

    銃機由火繩銃機改為了燧石銃機,這完全得益於大明簧鋼質量和產量的穩步提升。

    這是大明第一批量產的、有戰鬥力的自生火銃隊,朱祁鈺親手開啟了排隊槍斃的火藥時代。

    而五尺餘長的火銃,配有不到半尺的插管式的銃刀,寒光閃閃。

    銃刀在兵部各大軍器監開發的時候,充分的考慮到了戰場使用環境,和多方走訪了前線戰士,最終定型為了半開刃,或者假開刃。

    也就是說銃刀,並不鋒利,其主要作用就是刺,而非砍劈。

    當軍隊的火銃手有了銃刀之後,在百人為作戰單元的大明團營中,原本充當保衛工作的三十三名長矛手,全部更換成為了火銃手。

    這樣一來,一個百人作戰單元的火銃手就從原來的三十名,增加到了六十三名。

    頗有精氣神的大明軍列走過洪武門的時候,朱祁鈺的火力不足恐懼症,被治癒了一些。

    而增加的第二個陣列,則是大明的火炮陣營,這個陣營的火炮似乎與大將軍炮無二,萬國城趕至南衙的使節,並不清楚如此相像的兩種火炮,為何會要單獨列陣。

    黎思誠也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朱祁鈺卻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兩種火炮使用的炮彈完全不同,最後出列的大將軍炮,使用的炮彈,是大明的開花彈。筆趣庫

    在開花彈發明之前,大明的火炮都打的實心彈,鉛鑄炮彈,雖然貫穿能力極強,但是破片殺傷能力幾乎等同於零。

    而現在從朱祁鈺面前走過的開花彈大將軍炮,則是得益於延時引信、鋼鐵質量提升等多種因素影響,最終研發成功。

    射程為兩百步、破片傷害在十步之內、內有八百餘枚鋼片、爆碎傷人。

    這種開花彈的殺人能力並不強,但是傷人能力極佳,在戰場,最難處理的永遠不是死人,而是傷員。

    傷員過多而不處理,士氣就會大跌,甚至引發譁營軍變,而處理傷員,最少要耽誤一個人去照顧,而且還會影響行軍速度。

    朱祁鈺非常滿意的看著開花彈大將軍炮走過洪武門前。

    大明的講醫堂和巾幗堂,其實最近畢業了一批

    女兵,這也將是整個世界上,誕生的第一批女兵,她們是醫護兵,專門負責處理軍隊駐紮之後的防疫與傷病等事,極其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