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

    康國的大石老了,久居蘭宮不出;康國的太子瘋了,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整個康國的百姓,瓦剌人、突厥人、蒙古人、烏茲人等等,都切實的知道一個消息。

    那就是王復切切實實做了權臣。

    所有戎事、政事,皆由王復一人決定,也先被王復徹底架空。

    當王復做了權臣之後,康國並沒有任何的變化,因為這些本來都是王覆在處理。

    相反,一直擔心火併的佔分配階級的所有人都鬆了口氣,包括瓦剌諸部的臺吉、突厥諸部的特勤、烏茲別克人的部族首領,他們更不希望發生火併。

    因為火併,就會出現分配階級的變化,相比較火併,他們更喜歡一個穩定的康國。

    康國的百姓也鬆了口氣,撒馬爾罕常年處於頂層火併的狀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再平常不過,只要撒馬爾罕不亂起來,康國就會穩定。

    百姓們也喜歡一個穩定的康國。

    王復做了康國實質上的王,在陳循帶領著使團進入撒馬爾罕,王復跪迎聖旨之後,王復這個康國的王,得到了大明的認可。

    而王復投桃報李,減免了五成大明入康國的鈔關稅緡。

    “天山商路的堪輿圖,所有的山川、水文、崗哨、暗哨、雷區示意等等,都在這裡了。”王復將一張佈防圖交給了陳循,這是康國給大明的禮物。

    是大明和康國和平共處的基本條件。

    撒馬爾罕至碎葉城,碎葉城至阿拉山口,阿拉山口過艾比湖延阿西特蘇河東出至百泉鎮,走天山北麓山道一直至輪臺,就是天山商路的主要城池。

    走過輪臺,出天山隘口便是安樂(吐魯番)城,復東行七百里便是哈密。

    輪臺(烏魯木齊),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的輪臺。

    西漢時輪臺叫車師六國,漢屬西域都護府。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天山北麓設庭州,下轄四縣,輪臺就是四縣之一。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天山北麓隘口建輪臺城,輪臺成為軍鎮,扔隸屬庭州,輪臺鎮的靜塞軍,為大唐守衛絲綢之路長達百餘年,一直到大唐丟了西域,輪臺和靜塞軍的大名,便只出現在文人墨客的文字之下。

    而此時,輪臺以西的天山商路在康國手中。

    輪臺以南至哈密,在哈密國將軍也密力火者手中,而哈密國的都城並不在哈密,而是在安樂城。

    嘉峪關、瓜州、哈密、安樂、輪臺、百泉、艾比湖、阿拉山口、碎葉城、撒馬爾罕,沿路主要城池的山川、水文、防務等等,都到了大明的手中。

    “輪臺歸我大明。”陳循擺出了自己的條件,如果康國需要大明的支持,那麼輪臺鎮這個天上北麓的礙口,必須歸大明管理。

    王復倒是頗為平靜的說道:“飛地嗎?大明和輪臺還隔著一個也密力火者吧。”

    陳循看了眼伯顏、和碩、阿史那合霍等人,才繼續說道:“不勞王諮政操心,這是大明的事兒,一個貳臣賊子,既然叛出大明,就不要過問大明事了。”

    貳臣賊子,十分的刺耳。

    王覆被噎了一下,蘭宮諮政大院議事廳內,立刻變得寂靜了下來。

    王復和哈密國將軍也密力火者一樣,都是權臣,都是實際上的王,同樣有實無名。

    陳循這指著鼻子罵,讓康國和大明的談判,變得十分的僵硬。

    陳循看著王復如同便秘一樣的神情,才不鹹不淡的說道:“也密力火者想要對大明朝貢,大明答應了,但是換取了哈密、安樂(吐魯番)城的駐防,輪臺城並非飛地。”

    陳循解釋了大明為何要輪臺鎮,這地方易守難攻,大明不是無法攻打,而是在攻打的過程中,有太多的變數,對於大明而言,攻打輪臺,是一場軍事冒險。

    一旦康國和也密力火者聯合,大明攻打輪臺便會腹背受敵,如果能夠通過談判獲得,那大明便可以減少無所謂的傷亡,慢慢蠶食也密力火者,最終建立西域行都司,將整個西域囊括大明四方之土之內。

    這也是為何陳循願意坐下來的原因。

    王復喝了口茶,不住的點頭,蒙頂甘露他也有,味道十分的純正,他不鹹不淡的說道:“別說一個輪臺,就是大明要阿拉山口,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大明打的下來,儘管拿去。”

    王復這一句話,又讓這場談判,變得僵硬了起來。

    伯顏帖木兒看著王復和陳循互嗆,心裡忍不住的嘀咕,他猜測王復是大明的人,但是看這架勢,一丁點都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