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七百零四章 白鹿洞書院

    “二位耆老快快請起,興安,看坐。”朱祁玉示意二人免禮,才有些急切的說道:“你們這麼遠趕來尋咱,是有何冤情,速速道來。”

    兩位老農顯然是沒見過皇帝這麼大的官,支支吾吾,語焉不詳,但是朱祁玉極為耐心的聽完了兩位老農的訴說。

    朱祁玉聽完之後,帶著幾分怒氣的說道:“好一個狗官!朕立刻派人去稽查此事,鄉親們,在松江府逗留月餘,咱把他拿了詢問過堂再說!”

    “謝陛下為草民做主!謝陛下為草民做主!”兩位老農感激不盡。

    朱祁玉看向了興安說道:“興安,你把青山鎮農戶們安置妥當。”

    “臣遵旨。”興安引著兩位老農出了御書房,安置去了。

    朱祁玉在京師整天拿著通政議政的牌子,每月初一十五都會宣諭,和百姓們打交道,也摸索出了些門路來。

    這些百姓其實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

    朱祁玉看著江西的堪輿圖,將手指點在了青山鎮之上,面色古怪的說道:“這青山鎮近廬山,這裡有家書院,叫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南唐開設之時,就與金陵國子監齊名,到了北宋時候,和睢陽、石鼓、嶽麓並稱四大書院。

    到了南宋的時候,朱熹重修了白鹿洞書院,號聖人道場,正統三年,南康知府翟溥福率官紳再次重建書院,正統七年擴建,現如今已經成為了江西頭號書院。

    而這個青山鎮就在書院的山下。

    “姚龍這是踢到了鐵板之上,不知道如何處理,才讓這些百姓們敲登聞鼓。”朱祁玉也多少明白了姚龍的打算。

    姚龍侵佔的並非是這二十三戶的田地,根據兩個老農的描述,青龍鎮三十三頃田,都是白鹿洞書院給他們種的田,這種的好好的,就突然給強佔了。

    平白無故的,白鹿洞書院就把這麼多地讓青山鎮的百姓們種了?

    挾百姓以令州府,這種事並不稀奇。

    “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佈政,九子十知州,朝士半江西,翰林多吉水的江西,姚龍怎麼鬥得過他們呢?”朱祁玉感慨萬千的說道。

    江西轄設十三府一州,從建文年間起,就出瞭解縉、胡廣、楊士奇、陳循、陳文、彭時等人,可謂是朝中半壁江山,都是江西人。

    這幾位還是文淵閣首輔,朝中江西籍的大明進士,就佔了十分之一左右。

    江西為何有這麼多的朝中閣老?有這麼多的進士?

    因為江西有書院二百三十八所,這麼多的書院,給江西文人同鄉集團的崛起、壯大,提供有形和無形的雙重保障。

    朱祁玉想了許久說道:“楊指揮,你帶著緹騎前往,和他們好好談談,若是肯推行農莊法,朕可以按照桐廬姚氏的標準,對他們進行補償。”

    “若是不肯聽,那就把姚龍帶回來。”

    “朕只希望他們不要自誤,趁著朕還有興趣和他們談一談的時候,最好答應了。”

    “是!”楊翰這剛回松江府,還沒歇息,就又被派了出去。

    興安有些犯迷湖的說道:“姚龍有什麼事兒,不能上道奏疏嗎?”

    朱祁玉反問道:“上道奏疏,不是給江西的同鄉們應對的時間嗎?”

    “這江西這麼多書院呢,大明進士有十分之一,都是這江西的,楊翰到了地方,調查清楚,直接從鴿路送到朕的手裡,打的就是這個時間差啊。”

    “姚龍這是在請援啊,他知道自己搞不定了,才這麼做的。”

    朱祁玉多少理解了為何姚龍要出此下策,也理解了這二十三個民戶,在路上為何突然被阻攔了。

    不想讓這二十三個農戶見到皇帝的不是姚龍,而是這二百三十八的書院。

    朱祁玉的心中描繪出了一個輪廓,只等楊翰到了九龍府走訪便知其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