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六百九十七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

    朱祁玉拿起了袁彬的書信,打開看了許久。

    山野袁公方的具體含義為山野銀山的統治者袁氏,這是朝廷給袁彬的冊封。

    在室町幕府,這一稱號被公認,代表了實際上執掌地方權力的諸侯。

    倭國的交通不便,信息傳遞以訛傳訛。

    在倭國,大多數的守護大名,也搞不清楚袁氏和源氏的區別,誤認為袁彬乃是倭國天皇的親卷,認為袁彬是提刀上洛的名主。

    袁彬的書信顯然是袁彬親自寫的,行文大開大合,力透紙背。

    在書信中,袁彬以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向皇帝問安,並且簡單的介紹了下最近山野公方最近蓬勃的發展速度。

    袁彬領兵討伐了山陽道的安藝國,俘虜了山名氏的山名持家,佔領了安藝國全境。

    安藝國在廣島縣以西,東西約二十里,南北約十六里。東臨備後國,西臨周防國,北面與山**的石見國相接,南面臨海。

    國司設在安藝郡。

    袁彬之所以提到了安藝國,是因為安藝國和石見國這兩個令制國,僅僅一山之隔,而安藝銀山和石見銀山是倭國最大的兩座銀山。

    安藝國靠海,更加方便倭銀入明。

    袁彬在倭國做這麼多事,目的就是為了給大明找銀子,這找到了給陛下報喜,乃是應有之意。

    朱祁玉簡單的對著群臣說了一下袁彬在倭國的進展。

    “滿飲!為袁指揮賀!為大明賀!”朱祁玉端起了酒爵,裡面都是清水,他大聲的說道。

    “為袁指揮賀!為大明賀!”

    群臣們高興,也不是高興袁彬簡在帝心,聖卷正隆,而是高興大明又找到了銀山。

    倭國再次為大明的錢荒,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袁彬並沒有詳細的說明他討伐安藝國的始末,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山名氏內訌,安藝防備空虛,討之。

    在袁彬看來,安藝國在大明充其量也就是個縣城的水平,若非有銀礦,也不值一提。

    袁彬在書信中,訴說了自己的見聞和疑惑。

    他的疑惑可以歸結為:是否要更進一步。

    大明對倭國的戰略目標是將倭國打造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利用軟弱無能的室町幕府,消滅鎮壓那些反對大明獲得白銀的反抗勢力,大明獲得大量白銀,緩解大明的錢荒。

    可是這個過程出現了一些偏差。

    偏差在了袁彬是一個在講武堂、講義堂全優畢業的庶弁將。

    袁彬治下的山野公方,雖然依舊把倭國的百姓當做是牛馬,但是總比把百姓當成草芥的倭國名田主要強上數萬倍。

    是否提刀上洛,替換室町幕府成為倭國的徵夷大將軍、幕府將軍、日本國王,就成了袁彬的迷惑。

    倭國的百姓太苦了。

    沃野千里無人耕種,路有餓殍屍骨皚皚,人相食百姓如草芥,袁彬將他看到的慘狀寫在了書信之中。

    袁公方看不得這些苦楚,想要做些什麼。

    這是他的高道德劣勢。

    朱祁玉將袁彬的書信遞給了于謙,于謙看完之後,認真的思考了下說道:“陛下以為呢?”

    朱祁玉搖頭說道:“他想當日本國王就當,不想當就不當。”

    “朕不在乎。”

    在朱祁玉這裡,倭國連弔民伐罪的資格都沒有。

    他不在乎倭國的百姓是草芥還是牛馬,也不在乎倭國國王是足利義政還是袁彬。

    袁彬只要能完成佔領礦山,對大明穩定輸入白銀,袁彬就完成了任務,至於其他的事,袁彬愛怎麼玩怎麼玩。

    就是袁彬真的要做倭國國王,朱祁玉的詔書也早就擬好了。

    于謙想了想也是頗為贊同的說道:“的確不重要。”

    倭國誰做國王,對大明重要嗎?

    不重要。

    大明和倭國的關係中,壓艙石是大明水師,而不是足利義政這個幕府將軍。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正酣。

    朱祁玉對著于謙和李賓言問道:“朕記得當初李愛卿上過一道奏疏,說的是各地匠城的官舍之事,於少保可還記得?”

    朱祁玉當初拿出了三個計劃,第一個是國債,第二個是土地政策,當時于謙認為李賓言建設給大明官廠工匠們住的官舍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