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

    冉思娘要的並不少。

    正統元年起,共計十八府之地,正賦折銀,朝廷一年大約有一百二十萬到一百四十萬兩白銀的正賦收入。

    對於一個龐大的帝國而言,這點白銀收入可謂是杯水車薪,大明常年入不敷出。

    “謝夫君,這筆錢太醫院會還給內帑的。”冉思娘接過了支票,放在了自己的荷包裡,這是太醫院今後一年的經費。

    公私分明,這錢是陛下的私庫的錢財,太醫院為官辦,自然要還的。

    陸子才的奏疏被文淵閣的大學士們票擬,全數反對,戶部那個沈翼沈不漏扣扣索索,不肯給錢,冉思娘這才動了求人辦事的念頭,求到了自己夫君這裡。

    本來,冉思娘是想知道太醫院的奏疏卡在了哪裡,為什麼被反對,等回了太醫院再做打算,但是說著說著,她就拿到了支票。

    不得不說,冉思娘傍上天底下最有錢的男人。

    “範氏那邊還沒有消息嗎?”朱祁鈺的語氣變得森嚴了幾分。

    興安心中一凜,知道陛下這是動了怒,這是要殺人啊!

    冉思娘趕忙說道:“有了。範氏深受皇恩,怎麼輕待?”

    “昨天回的話,今天《普濟方》原本,就已經送到了太醫院,太醫院的太醫點閱了一天,共計四百二十六卷,一卷不差,一頁不缺。”

    “京口範氏之所以遲遲沒有答覆,是範氏在點檢《普濟方》卷數和是否缺頁,我給了範氏二十萬銀幣的買書錢,範氏家主堅決不取,但是公私有別,這錢還是通過胡尚書給了範氏。”

    《普濟方》,是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所著《救荒本草》改編。

    洪武十四年起,朱橚就藩,沉迷於園圃之間,對種藥親力親為,待其長成,召畫工寫生繪圖,並註明可食部位及食用法以及藥性。

    而周王府養醫倌近百人,博引歷代各家方書,兼採筆記雜說及道藏佛書等,彙輯古今醫方,共有1960論,2175類,778法,61739方,239圖,採摭繁富,編次詳析,最終成書《普濟方》,乃是歷朝歷代最大的方書。

    洪武二十三年,《普濟方》成書,周王府獻給了明太祖皇帝,收藏於古今通集庫之內。

    永樂年間,明太宗文皇帝修《永樂大典》,將《普濟方》的眾多藥方進行了去蕪存菁,折衷參伍,最終定稿。

    朱棣死後,定稿的《普濟方》仍然藏書於古今通集庫,但是在宣德年間,一場大火,普濟方被燒的七七八八,四百二十六卷,最終只剩下了十九卷。

    同樣被燒燬的還有鄭和在宣德年間,三次上書,力陳開海之益的奏疏。

    鄭和的三封奏疏只剩下一封,朱祁鈺曾經將原件借給李賓言開海權大會的時候,進行了一次援引。

    《普濟方》在宣德年間已經散迭,這是大明醫藥史的悲劇。

    胡濙的《預防衛生於簡易方》也有借鑑《普濟方》的地方,普濟方中,收錄了許多宋元名醫散佚的著作,宣德年間的一場大火,這些著作再無見天日之時。

    大明朝廷一直以為《普濟方》已經散迭成為了十九卷,可是胡濙畢竟是大明常青樹,活的歲數大了,自然知道一些旁人不知道的秘密。

    比如《普濟方》在永樂年間成書刊刻後,京口範氏見獵心喜,曾經重金賄賂三經廠的太監,再印了一次,總成本大約靡費了近十萬兩白銀。

    京口範氏,乃是地道的詩書禮樂之家,喜歡藏書,範氏原來所求其實是永樂大典,三經廠的太監不敢造次,再印永樂大典,最終範氏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普濟方》。

    胡濙的兒子胡長祥在太醫院履職,胡濙本人也是一個醫倌,得知太醫院求《普濟方》,就聯繫了京口範氏將私印的《普濟方》賣給太醫院。

    但是範氏將近月餘沒有動靜,所以朱祁鈺才有此一問。

    聽冉思娘說明了原因,朱祁鈺的面色緩和,點頭說道:“哦,原來是在查點是否缺頁少卷,那沒事了。”

    “還以為他們準備奇貨可居,坐地起價呢。”

    胡濙寫的書信,冉思娘作為泰安宮的貴人也用了印,三經廠所求,胡濙作為大明頭號投獻派魁首,冉思娘作為泰安宮妃嬪,三經廠的提督太監是興安,這三號人物在書信上用印,到底誰在要《普濟方》不言而喻。

    朱祁鈺還以為邢州範氏打算行那文統學閥風氣,敝帚自珍不給太醫院使用,大明學派內部,止投獻的風力極大。

    胡濙在書信裡說的很明確,太醫院、三經廠借來雕版刊刻,之後會還範氏天一閣一整套書,這筆買賣範氏不虧,二十萬銀幣,由密雲藥廠出錢。

    冉思娘頗為感慨的說道:“這次是京口範氏家主親自押運了書籍入京,天一閣藏書都被範氏拉倒了京師,大約有上萬本藏書,共計十七萬卷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