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383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

    朱祁鈺認真的回想了下這個名字,陳獻章,有嶺南一人之稱。

    在很多人的話術中,大明是被困在了朱程理學中,出不來的一個朝代。

    比如裹腳對婦女的壓迫和殘害,比如復古,崇尚周禮,講究宗族禮法。比如保守,不思進取,不知天外有天,更是坐井觀天等等。

    其實殊不知,朱程理學在乾隆五年才被奉若瑰寶,成為顯學。

    乾隆五年,熊賜履上奏大肆鼓吹朱程理學,而後乾隆下詔曰:「朱程之學,得孔孟之心傳,循之則為君子,悖之則為小人,為國家者由之則治。」

    朱熹活在南宋初年,死於慶元六年(1200年),朱熹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深陷「偽學魁首」的泥潭之中,不可自拔。

    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抱著五百年前的朱程理學治國,這顯然是開歷史倒車,而且一開就是五百四十年。

    大明的顯學,其實是心學,應世之學,先有陳獻章,後有湛若水,再有王陽明,心學顯赫一直到了萬曆年間。

    東林書院設立之時,東林黨人甚囂塵上,慎獨之學,方才大行其道。

    清代之學,迥與明殊。明儒之學,用以應世;清儒之學,用以保身。

    清代用以保身的學問,和東林的慎獨學問,師出同門,皆出朱熹學說。

    所以朱祁鈺看到的大明朝,和他印象裡呆板的大明朝,是完全不同的。

    至少在朱祁鈺這個時候,還不是慎獨學問,大行其道的時候。

    于謙舉薦了陳獻章,是大明朝執掌心學牛耳之人,而且這陳獻章還真是很有學問的人,帶著大明心學往前走的人。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說道:“朕以為心學之說,譬之樹木,這大明萬民便是根,大明民生為枝葉,心學方為果。須先有根,然後有枝葉,最後有果。”

    “不是先得了果,再尋了枝葉,然後去種根。”

    朱祁鈺的意思是萬民是根,萬民生活是葉,最後的思想結晶才是果。

    沒有根哪來的果呢?

    一如財經事務,沒有空中樓閣那般。

    胡濙歎服,俯首說道:“陛下之理,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朱祁鈺搖頭說道:“讓陳獻章暫時先在國子監上課吧。”

    和二十五歲的陳獻章討論心學的發展,不如和胡濙討論。

    朱祁鈺並不打算接見陳獻章,他有學問,但是這個社會還沒有發生劇變,得讓他再成長一番。

    心學起於胡濙所說的孔孟,比如孟子就說安心方能立命。

    在北宋時,程顥開心學之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陳獻章推陳出新。

    朱祁鈺只是大概的說了一個知行合一的方向。

    于謙和胡濙就最近朝中之事,開始了一系列的討論,比如拆分南直隸。

    這件事,朱祁鈺其實討巧了。

    他人在南衙,發北衙敕諭,要求討論,然後和于謙等人商議之後,就把這事兒給辦了。

    連鳳陽省、蘇州省三司衙門都設好了,甚至連三司主事都任命了。

    松江府、應天府,單獨劃分。

    這一下子把本來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南直隸,明面上拆分成了四塊,但實際上,直接拆成了散裝南直隸。

    因為徐州府才是蘇州省的首府,而廬州府是鳳陽府的首府,大家發展的都挺好的,憑什麼聽你的?

    這都快散架了。

    南直隸每年的進士及第四十餘名,高居南卷之首。

    朱祁鈺討了個巧,先把事辦了,但是不代表反對拆分南直隸的風力不在。

    只不過是君臣大義,陛下不在京師,是謀逆大罪,所以才不敢說話。

    如何應對?

    朱祁鈺和胡濙、于謙就商量了許久,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分而化之。

    南直隸都給他拆了,士林之中的這些人,也不能不能拆。

    官場是個名利場,名利二字只需要簡單的挑撥一下,就自己鬥起來了。

    朱祁鈺無奈的說道:“你看,朕把播州拆了,一分為二,一部分送進了四川,一部分送進了貴州。”

    “播州宣慰司都沒了,也沒什麼人反對啊!”

    別說播州了,就是貴州設科,也是在明仁宗洪熙元年,從洪熙元年起,一直到景泰二年,滿打滿算出了一個進士。

    此人名叫張諫,本身是應天府句容人,軍籍,隨父在貴州赤水衛戍邊,在雲南參加了科舉,最終進士及第算做了是貴州進士。

    張諫在景泰二年,在江淵手下做考官,現在是監察御史,七品。

    所以朱祁鈺拆播州,朝堂裡連個關心的人都沒有,就像是劍橋不修葺道路,是因為劍橋大學很久沒出過交通部常務秘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