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349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

    與南京共存亡?

    李賢一萬個不信。

    就他所知,在坐的文臣裡,絕大多數已經開始向江北寫信了。

    都到了這個地步,還相信叛軍能夠有活路嗎?

    當初燕王府南下,打完兩淮,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建文朝已經大勢已去。

    無數的文官甚至翻過了城牆,跑去投效。

    比解縉馳謁一事,當年朱棣要進京了,解縉、王艮、胡廣、李貫等人一起喝酒,相約赴死為朱允炆盡忠!

    口號倒是喊得震天響,結果三人統統翻牆到了金川門外,用最快的速度去拜見。

    解縉馳謁,就是他跑的最快,而後是王艮。

    這件事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而現在是朝廷平叛,南北兩路夾擊,還有海路的密州市舶司以及月港市舶司的海軍在封堵長江海口。

    皇帝為什麼用了這麼久的時間,來準備親征,就是為了準備一拳打死!

    千里江防,處處設防,處處無防罷了。

    江南富碩,兩岸的渡口何其多?皇帝徵調幾萬民夫就可以把渡口建起來了。

    在所有人翹首以盼的時候,大明軍在十月的尾巴,開始渡江,百舸爭流,千帆遮江。

    從銅陵到靖江,無數艘大船在江面上緩緩航行,大軍開始渡江的消息,一瞬間傳遍了整個防線。

    大潰敗。

    在大明軍隊開始渡江的時候,本就士氣不高的叛軍開始大規模的投降,石亨攻至江寧縣,陳懋攻至丹陽府,陶瑾和寧遠伯任禮攻打至鎮江府。

    三面合圍之勢,將南京城團團圍住。

    南京城龍盤虎踞,依山傍水,水源充足,糧草極厚,若是堅守城池,也未嘗不可。

    南京城和北京城又不太一樣。

    南京城的最外圍,是將整個明孝陵所在的紫金山層層包圍的外郭,共計一百二十里。

    這層外郭,城牆高達三丈,城上寬一丈有餘,城下寬近兩丈,有跑馬道,可通行馬匹。

    這個範圍有多大?

    宋朝禁軍一日行十里,大明軍隊一日行三十里。

    也就是說走完這一圈,大明軍按平均行軍速度,需要四天的時間。

    沈萬三當年的一千萬兩白銀可不白花,這城牆又高又硬。

    而內城牆,就是京師城牆超過了七十里,和北京方方正正的城牆不同,這座城牆更加宏偉,更加高大。

    城牆最低處為四丈最高處高達七丈,如果算上城門樓子的高度,得有九丈高了。

    城牆上,最窄處兩丈,最寬處十丈有餘,垛口一萬三千餘,窩鋪兩百多座,城門十三座,水關兩座。

    總之,這是一座極為宏偉的城池。

    石亨在十月的最後一天來到了外郭的江東門,炮轟半日,叛軍投降,隨後至南京城下。

    在會同館裡百無聊賴的嶽謙,終於被南京僭朝想起來了,李賢到了會同館,請嶽謙帶著自己前往四武團營軍營,獻上降書。

    再不投降,軍隊就要譁變了。

    比李賢預期的時間提前了一天,大軍開始入城,關閉各坊坊門。

    于謙也從揚州府趕至了南京,坐鎮南京根據陛下的指示,開始了安民宣諭之事。

    七日之後,朱祁鈺的龍旗大纛在外金川門外豎起,大駕玉輅下船。

    在李賢的盡心竭力之下,南京城並沒有像河套那般發生焚城毀城之事,南京城太大了,想毀也毀不了。

    而且叛軍人心惶惶,大明皇帝的投降不殺的宣諭,滿大街都是,自然沒有人跟著陰謀家們亡命。

    朱祁鈺在十月七日這天,開始入城。

    石亨不知道從哪個地方找了四頭白象做先導車,扛著儀刀和龍旗大纛,坐在大象上,耀武揚威,為陛下前驅。

    朱祁鈺看著那四頭白象,再看著自己面前三六九排列的十八匹白馬,這輅車至南京城,從四匹馬拉車,又變成了十八匹。

    旌旗招展,南京城的百姓們跪在了御道兩側。

    當年文皇帝走過的路,朱祁鈺又走了一遍,萬歲聲陣陣。

    朱文圭奉太子府偽璽、正統之寶,舉著一個鐵盤,跪在路邊,用力的向上端著。

    李賢奉諮政院大印,和朱文圭的姿勢,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