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347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

    王驥痛定思痛的說道:“我們嚴密防守長江一線!退出兩淮!”

    其餘經常參與戎政的人員絲毫不意外,他們甚至還長鬆了口氣。

    李賢大約明白了王驥的想法,那就是劃江而治。

    長江是天塹,只要守住了天塹,大明軍隊沒有船舶,如何渡江?

    沒法渡江,只要慢慢經營,劃江而治還是能夠做到的。

    這大約就是王驥的想法。

    蔡東攀這樣的人,不算少數,他們覺得當初建庶人朱允炆做錯了很多次,哪怕少錯一步,也能夠劃江而治了。

    比如蔡東攀就說過,若是不讓盛庸出戰,朱棣沒有水師,如何渡江?劃江而治未嘗不可。

    王驥大約也是這種思路。

    但是當時燕王是藩王,現在來的敵人,是皇帝啊!沒船?沒船是怎麼度過黃河呢?

    長江的確很寬,但是還能有大海寬嗎?!

    月港市舶司已經開始營建戰艦了,密州市舶司在籍的商舶有多少?

    近五千!

    這麼多的商舶,皇帝一聲令下!五千船舶渡大江!

    哪怕不給銀,也有無數人上趕著舔皇帝的腳底板,願意把船拉過來給皇帝用。

    固守南京?

    守得住嗎?

    李賢一言不發,看著他們規劃著如何徹底脫離兩淮,搗毀渡口,在長江沿線佈置防禦,圖謀劃江而治。

    徐州兵敗的消息,讓南京城開始變得躁動了起來。

    李賢離開了戎政院後,立刻來到了諮政院,快速的寫下了幾個政疏,等待著諮政大臣的入席。

    王驥要忙於軍務,他壓根沒有功夫來參加諮政大臣會議。

    李賢等到人到齊了說道:“下面我說幾點,要是反對的話,請舉手。”

    “徐州兵敗,京師人人惶恐不安。”

    “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有二十五萬大軍,而皇帝只有八萬軍,一個團營的兵力準備進攻應天府。”

    “另外一個團營,正在向襄陽而去。”

    “這南京城下我方二十五萬大軍,佈置在長江沿線,一定能夠守住敵人的進攻!”

    “將皇帝的八萬大軍,活活耗死在天塹之上!”

    “無論怎麼見,二十五萬對八萬,優勢在我!”

    李賢這話一出,諮政院那種如同喪家之犬,惶惶不安的氣氛,終於被沖淡了一些。

    李賢的話沒錯,皇帝南下軍隊進攻應天府方向,只有八萬人,雖然這八萬人是精銳,但是他們有二十五萬大軍!

    李賢繼續說道:“我們不能在皇帝大軍未至之前,自亂陣腳,這樣更不可能獲得軍事勝利。”

    “為了安定京師情緒,我有以下幾個提議,若是有人反對,可以發言。”

    “一,都察院御史前往應天府及各州府縣安定民生,勸諭百姓,嚴查…”

    李賢的這五條安民之策,是極好的,出發點是安定後方,從道理上講,李賢的這五條安民之策,是基於南衙僭朝的利益出發而制定的。

    當然李賢的效率是極高的,他這五條,比諮政院吵一個月的成效都要高很多很多。

    “我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李賢看了一圈,並沒有幾個要發言的人,二十五個諮政大臣代表了很多的利益,如果超過半數同意,李賢是不會讓反對的人發言的。

    李賢一敲銅鐘說道:“那就送乾清宮批覆了。”

    “散會!”

    南衙戎政院做出了全面撤出兩淮的決定,這個決定和建文三年七月,朱允炆全面撤出兩淮的決定是一樣的。

    鳳陽府還盤踞著鳳陽衛和南京軍,這兩淮有一淮和南衙離心離德。

    大皇帝的大軍,還佔了半淮,尤其是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的徐州,已經在北衙的實際控制之下了。

    南衙再守兩淮,已經毫無意義。

    隨著這個決定下達,在鳳陽府的徐顯宗和寧遠伯任禮之圍解了,他們二人也趕赴了蕭縣,等待皇帝陛下來到徐州。

    朱祁鈺是在九月十一日這一天,來到了徐州,大駕玉轤至徐州城下。

    于謙帶領著徐州文武官員,來到了城外接駕。

    于謙專門清理出了一片宅院,這批宅院大約有一百七十餘間房,還有望樓、營堡等物,連成一片,在半個月的時間內,起了三丈高的內牆,定為行轅。

    行轅依戶部山而建,大約有八百多畝地,有半雲亭,登高望遠;有泰安殿,處理政務接見臣子;有桂葉池、方便陛下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