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1738章 大魏國

    翟讓最終在眾人地勸說下,選擇讓位給李密。

    李密自然是不接受的,三辭三讓之後,才勉為其難地登上瓦崗軍首領的位置。

    這年頭,人可以不正義,位置也可以不正義,但程序最好是正義的,因為大家就吃這一套。

    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之後,這最礙眼的不是翟讓,而是他們的名號。瓦崗軍取自瓦崗寨,當初翟讓為匪的時候,叫這個名字自是沒有問題,但現在李密可不打算繼續做個盜匪,因此這瓦崗軍的名頭便格外礙眼。

    其餘眾人,也都想著跟著李密洗白身份,繼續留著這個名號,不是告訴旁人他們的出身嗎?

    於是眾人商定,不再以瓦崗軍為號,而李密自稱魏公,往後瓦崗軍便是魏軍了。

    這“魏”字不是胡亂取的,乃是李家的封號。李密的曾祖父李弼在北周建立時為太師趙國公,死後追封魏國公,其次子李暉也承繼了魏國公的爵位。

    當初李暉因為尚宇文泰之女安義公主,所以承嗣,但李密祖父這一支實為長支。此時李密以“魏”為國號,於家族相當於奪回嫡支之位,於自己,相當於承繼了曾祖父的事業。既能提升自己家世地位,又能和關隴保持聯繫。

    當然李密起家的滎陽郡,歷史上屬於魏地,正好也對應他的國號。

    李密很警醒,他深知自古以來程序的正義性,需要前朝之禪讓,自封的草頭天子、草頭王可沒有什麼用。所以他只是暫時稱公,沒有貿然稱王稱霸。

    十二月十九日,李密等人在鞏縣城南郊外設立祭壇,祭天登位,建國號為魏,改年號為永平,時為大魏永平元年。

    李密稱公,也沒有虧待了翟讓,他任命翟讓為司徒,又加封其為東郡公。司徒之位,乃三公之一,至於郡公,李密本人才是公爵,郡公已是頂點,可見封賞之高。

    翟讓得知之後,心中大喜,欣然領之。

    李密又置行軍元帥府,奪取了義軍的最高權利。他自領行軍元帥,下發的文書落款為行軍元帥魏公府。以房彥藻為左長史,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得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李玄英為記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