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708章 多事之秋

    其中高涼馮冼氏、欽州寧氏、瀧州陳氏家族為其中的佼佼者。

    自南陳開始到唐朝前期,瀧州陳佛智、陳龍樹,欽州甯猛力、寧長真,高涼馮暄等人都曾多次叛亂,不服王化,基本上就等同於當地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後來又實行羈縻州制度,使得這些家族在當地的統治得以世襲,至此嶺南除廣州等幾處要害,幾乎不為中原王朝統治。

    直到宋朝初年,屬於中原王朝一隅之地的交趾終於叛出中國,結束了中原王朝對此一千多年的統治。

    此次五州僚人作亂,主要是心向中原王朝的譙國夫人冼夫人病逝,以其次孫羅州刺史馮暄為首的反對派勢力抬頭。

    此時正值年末,譙國夫人還沒有被安葬,馮暄便和欽州刺史寧長真鼓動五州僚人叛亂,希望牽扯隋朝人的力量,等待反叛的機會。

    譙國夫人的三孫子高州刺史馮盎心向隋朝,被眾人針對,無奈只得逃到長安,告知楊堅嶺南的形勢,請求朝廷出兵平叛。

    左僕射楊素和馮盎討論僚人反叛的情形勢態,馮盎說的是頭頭是道,楊素對馮盎感到驚奇,讚歎道:“沒想到蠻夷中竟有這樣的人!”大隋遂有扶植馮盎對抗馮暄和寧長真的想法。

    隋朝內部也知道這群僚人的造反跟地方上的豪族脫不了干係,但是要想真正平叛,還得得到這些豪族的支持。

    隨即楊堅下詔命令馮盎徵集江南、嶺南的軍隊進攻僚人。這次平亂斷斷續續的進行了一年多,直到開皇三年底才徹底平息了僚人之亂,但是大隋朝廷在嶺南實力不足,對馮暄、寧長真等地方豪族卻是沒有辦法。

    叛亂平息後,楊堅任命馮盎為上大將軍、高州總管,將嶺南徹底交給了當地人統治,勉強在名義上維持住大隋的統治。此策雖然使大隋不必再牽扯到嶺南的繁雜事務中,但也為後來的嶺南之亂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