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天下安康第1350章 民生問題

    人是官吏和工匠,而錢就是糧食了。

    遼東算上官吏、士兵、移民和其他一些需要賑濟的當地百姓,足足有五十萬人之多。這些人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再是節省,所需要的糧食至少也得兩百萬石,這還是大多數人要吃個半飽的情況下。

    而高句麗人經營遼東是用得山城體系,好多地方農業並不發達。而且連續兩年大戰,遼東城附近早就土地荒蕪,村寨荒廢,哪有糧食。對於黃明禎來說,這其中的缺口至少在一百五十萬石之上。至於天子給得那點糧食,二十多萬移民一路上人吃馬嚼的,也沒剩多少了。

    無論是黃明遠還是黃明禎都不是神,都沒法憑空變出糧食。

    正當黃明禎一籌莫展,焦頭爛額的時候,二兄黃明聰從林邑一路北上,帶著數百萬石糧食來到遼東。

    黃明聰經營林邑數年,這兩年又破扶南國,威震南洋諸夷,將勢力範圍拓展到湄公河三角洲一帶。這裡地勢低平,水網密佈,農田密集,土壤肥沃,適合農業生產,是整個亞洲水稻單產最高的地區。

    黃明聰佔領這裡,帶來了北方的先進技術,然後抓捕當地土著為奴,開墾荒地,種植水稻,兩年下來,整個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盡成了糧倉。

    有了人有了糧,鄧議和房玄齡開始經營遼東。

    此時的遼東,當初漢家的地方制度和行政體系早就完全荒廢。高句麗在遼東實行山城體系,以城和堡為管理單位,各地互不統屬,又統一受命於平壤朝廷,向朝廷繳納賦稅。這些人雖然住在城中,但大部分城池內的統治跟原始的部落沒什麼區別。

    隋軍攻破遼東之後,攻破了大量山城,其原始的統治體系也被打破。

    鄧議和房玄齡乃按照歷史和地裡情況,將隋軍現在控制的遼東分為襄平縣(治原遼東城)、安市縣(治原安市城)、營口縣(遼河口新修的營口堡,今營口市)、汶縣(治原建安城)、沓氏縣(治原卑奢城)、本溪縣(治原木底城)、撫順縣(治原蓋牟城)、定遼縣(原白巖城)、遼中縣、旅順縣十縣之地,縣下根據漢民的定居情況,設置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