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1158章 是對是錯

    此戰之後,隋軍主力乘勝圍攻遼東城。

    遼東城城堅糧足,作為高句麗人抵禦大隋、經營遼東的核心之地,很不好打。雖然之前遼東城下一場大戰,高句麗主力折損六萬餘人,但城中尚有八萬軍隊,還有十餘萬百姓。

    隋軍對遼東城發起了幾場試探性攻擊,都被對方擊退。這時虞世基等人建議楊廣可圍點打援,引誘高句麗各部救援遼東城。只要將各路高句麗援軍擊敗,遼東城就成了一座死城,攻破只是時間問題。

    楊廣最後允之。

    楊廣遂命令各軍攻城,同時又命令諸將,高句麗人若請求投降,立即就宣佈安撫接納,不得縱兵進攻。楊廣擔憂各部立功心切,直接吃了遼東城這個誘餌,那他拿什麼來引誘高句麗人。

    後世有種觀點,認為楊廣發動高句麗之戰,是為了清洗關隴集團在軍隊中的勢力,所以故意讓北方軍隊去送死,而且這種說法能夠解釋為什麼楊廣在遼東屢屢做出蠢豬式的決定。

    黃明遠對此是嗤之以鼻。

    楊廣是個政治家,難道不知道徵遼失敗的後果。有人這麼認為楊廣的做法,難道覺得治理國家是一種兒戲。

    實際上歷史上的楊廣,沒有黃明遠佐助,也在與關隴世家的鬥爭中佔據優勢地位。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政治清洗才是最容易的,而戰爭清洗不可預測性實在太大。況且軍隊是統治階級維持穩定最重要的工具,楊廣若是瘋狂到將數百萬軍隊送給高句麗人做炮灰,那楊廣憑什麼來維持統治,歷史上楊廣可沒有逐漸類似新軍一樣的部隊來替代舊軍隊。

    而且因為軍隊的服從性,大部分的士兵是隻聽上一級的,因此只需要將各級將領清洗一遍便可重新掌握軍隊。實際上楊廣已經在這麼做了,其重用的來護兒、周法尚、陳稜、薛世雄、裴仁基、趙才都不是關隴世家的人,關隴世家的實力也被楊廣壓制到最低,楊廣沒必要捨近求遠。

    東征高句麗的失敗是一場戰術失敗的戰爭,但絕不是戰略上自我毀滅的戰爭。如果一開始楊廣就希望這一戰失敗,那麼他絕不會御駕親征,而是將這一戰交給別人,讓臣子做戰敗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