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邊城 作品

第一千二十章 吉金凱的手段

    “不講道理?”吉金凱聽聞之後,便一聲冷哼而道:“我們對人當然要講道理,但這些匈奴他們已經不配為人,即是這樣,還需和他們講什麼道理。本州在說一遍,這一次叫你們來是通知你們怎麼去做,而不是商量。如果你們做不好,或是思想上想不通,那就從現在的位置上走下來,自然會有人願意去做你們現有的位置。”

    冷著臉的吉金凱說完之後,目光還向著眾人身上看去,尤其是剛才出言的呼脫城郡守宋大德。

    宋大德是一位讀書人,自小就熟讀四書五經,六歲即可做詩,七歲就可以寫出讓大人都驚歎的文章來。

    這樣的一個人,骨了裡自然就是十分的清高,張口閉口就是聖人之言,德性之詞。又因為宋家歷來就是書香門弟,在當地頗具影響力,所以在龍院建成之後,他通過旁人推薦考入到了龍院,成為了那裡的一名學員,以至於現在三十多歲的年紀即成為了一名郡守,當地的父母官。

    成為了匈奴老巢呼脫城的郡守之後,把那裡打理的也算是井井有條,很快就給當地的一些匈奴人分了田地,使得地方上的治安情況變得穩定,對外他言稱這一切都是他的教化之功,即他和當地人講道理,才有了現在的一切成果。

    讀書人,且還讀的是所謂的聖賢書,又佔據著高位,表現良好。使得他的事蹟在眾讀書人口中廣為流傳,更有不少人都再說,只有按著聖人之道才能更好治世,以教化之能教導百姓,就能真正讓天下太平,而非是一味的使用武力。不信的話,你大可以看看宋大德,看看人家是怎麼做的,又怎麼做的這麼好。

    保守派的文人好一頓的吹噓,久而久之宋大德也有些飄了起來,真以為自己就是當代聖人了,有時候甚至不把吉金凱這位上官知州放在眼中。就像是之前知州府有令,對於願意到呼脫城墾荒的華人百姓要多給予良田,要更多的給各種優惠,讓這些百姓切實的感受到成為一名華國百姓的種種自豪之感。

    但這樣的命令,在呼脫城就是實行不了。宋大德用著對待當地匈奴人的方式對待著來此的華人。對外還美其名曰,天下間的人都是平等的,即是如此,為何一定要分出等級呢?

    華人來到這裡,就應該與當地的百姓得到相同的政策,唯如此,才能讓人服氣,才會讓人感受到他們的博大胸懷與胸襟。

    為了此事,早已經有不少的華人百姓到吉金凱這裡告狀了。只是因為這陣子要忙的事情有很多,他實在是顧不過來,才沒有去改變什麼。現在好了,即然此人跳了出來,吉金凱便決定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

    當吉金凱的目光掃過來時,宋大德自然看到了,卻仿若未聞,相反還挺了挺胸膛,一幅我不怕你,你奈我何的模樣。

    “你們說說吧,本州的這道命令有誰不想執行的,現在就可以站出來了。但如果現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