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一章 走投無路的馬超

    張武入蜀的時候帶了兩萬人馬,後來甘寧又率領五萬大軍入蜀。因為有張松等人作為內應,荊州軍並未與益州軍發生大規模戰爭,所以雙方基本沒有什麼傷亡。加上益州原有的近十萬大軍,現在張武在益州的總兵力達到十七萬。

    但益州軍新降,軍心未穩,也未整編完畢,還需要裁撤一些老弱病殘。再加上益州兵多年未打過大仗,戰鬥力不是很高,所以用來守關還行,若要與曹軍野戰就有些不太好使了。

    曹操能得隴望蜀,但張武暫時還不能得蜀望隴,因為現在曹操在漢中有三十萬精銳大軍,猛將和頂級謀士也帶來了一大批,張武可耗不過曹操。

    因此張武與徐庶、法正等人商議的結果就是,以守為主,先穩定了益州的形勢再說。

    如果只防守的話,那就簡單多了,首先曹軍不可能走陰平小道來偷襲,因為那完全就是找死。然後有黃忠和陸遜等人守住巴西,曹軍也無法走米倉道從巴中進來,因為那裡不能說路很難走吧,只能說基本上沒有路。

    那麼,只要大軍守住葭萌關,曹軍就是再來三十萬也進不來益州。

    投降的近十萬益州兵可都是步兵,正好用來守關。

    因為益州剛拿下,張武需要坐鎮成都,於是張武令右軍師將軍徐庶為主將,率領張飛、魏延、沙摩柯、李嚴、張任、吳蘭、雷銅等將率五萬大軍駐守葭萌關。

    與曹軍作戰暫時用不到水軍了,於是張武便讓甘寧與蔣欽、朱桓率三萬水軍返回荊州。一方面是因為張武短時間內無法回荊州,雖然襄陽有陳孫坐鎮,但畢竟陳孫能力有些不足,所以還需要甘寧這樣的人鎮著荊州與揚州。

    另一方面,為了讓曹操儘早撤軍,張武打算讓甘寧回去之後,配合諸葛亮針對廬江郡發動一波攻勢,趁著曹操主力大軍在漢中的機會,看看能不能奪回廬江,至少也要恢復到當年孫權與曹操對峙時的情形。

    徐庶臨行前對張武說道:“屬下聞西涼馬超助張魯抵擋曹操時,被楊松施以讒言調回南鄭,後被張魯派往葭萌縣屬地寧羌一帶駐守。現張魯投降曹操,馬超進退不得,主公何不招降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