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操用計

    三國時期的益州很大,按照其實際行政面積來看,包括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和緬甸北部以及湖北、河南的小部分地區,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益州是大漢十三部州之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州,根據詳細數據考證,益州的土地面積大概為一百零六萬平方公里左右。當然了,益州雖然有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但總體的自然條件要比北方中原地區差得很多。

    益州地域廣闊,道路難行,還有許多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所以張武也沒打算短時間內就將益州打理的像荊州那樣,到現在江東有些地區還維持在孫權在世的情況。在這個時代,政權一般也就下到縣裡,再往下就真的是地方世族豪強來幫著治理了。

    所以,張武暫時主要控制一些位置比較重要的郡縣和關隘,比如扼守金牛道的葭萌關,扼守米倉道巴西郡,控制長江水道的江州,還有與雍涼接壤的北方几個郡。

    其他地方只要願意歸順,一如既往地繳納錢糧賦稅,張武暫時還是保持原來的狀態,既不更換當地的官員,也不調整當地大族的利益。

    因為張武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曹操的三十萬大軍還在攻打漢中呢,按照時間預計,曹操應該馬上就要取得進展了。

    據斥候打探,曹操自率大軍來到陽平關之後,受地形限制,一直被阻止不前。三十萬大軍一天的消耗可不少,尤其是在這個山嶺地帶,後勤運輸的壓力極大,如果再打不下陽平關進入漢中平原,曹軍就要因為糧草不濟而不得不退了。

    但張武知道曹操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他之所以與張衛對峙了這麼長時間,只不過不想多損耗士兵,否則三十萬大軍耗也能將陽平關內的漢中軍耗光。

    但真要拼起消耗來,張衛固然頂不住,曹軍至少也得損失七八萬。

    漢中雖然四面環山,但最難行的還是北面阻擋關中的秦嶺山脈和東面阻擋荊州的大巴山脈,其西面的陽平關和南面的定軍山要塞其實要相對好走一些。而且只要大軍突進漢中平原,漢中腹地就無險可守了。原著中,曹操攻克陽平關,率大軍兵臨南鄭後,張魯便嚇得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