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三百四十三章 漢中之事

    既然漢中對益州那麼重要,難道益州就沒有聰明之士看出來嗎?為何益州集團不想方設法將漢中收回來呢?

    他們當然也想,但現在的益州之主劉璋實在是太闇弱無能,空有一州八郡之地,竟然一直拿只有一郡之地的張魯毫無辦法。

    終其原因,還是因為益州內部矛盾重重,無法齊心協力,一致對外。

    幸好張魯也不是個雄才大略的主,憑藉著漢中的地理優勢,在這一小塊富裕的盆地裡安安心心地當了好多年的教主。

    但是,張魯的好日子快要到頭了,因為曹操和張武都已經騰出手來,不約而同地將下一個目標指向了他。

    張武在徹底平定江東之後,立即進行了擴軍,擴軍的主要方面就是步兵。

    按照車騎將軍府的規劃,擴軍完成後,荊州集團一共有二十五萬大軍,其中十萬水軍,十五萬陸軍。

    十萬水軍之中,甘寧和馮習一共率領六萬駐紮在江陵,正在加強訓練,準備走長江突襲成都。這六萬水軍大部分都是主力精銳部隊,參加過多次大型水戰。

    丁奉率一萬水軍駐守在建業,防範北方曹操的徐州軍團,還時不時地沿著水路北上騷擾一下。

    文聘率兩萬水軍駐守在柴桑,防範駐守在皖城的曹仁,同時也維持這豫章與廬陵二郡的穩定。

    還有一萬水軍巡防在襄陽與江夏之間,防範駐守在宛城的夏侯惇。

    而那十五萬步兵雖然人數已經湊齊了,但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訓練方面都沒有達到要求,頂多只有五萬精銳步兵。

    要想憑藉著五萬精銳步兵去跟曹操爭奪漢中,實在有些困難!

    雖然從襄陽坐船走漢水也能到達漢中,但那僅限於商用小船,水軍的戰船肯定不行。因為漢水本來就不是長江那樣的大江,越往上游河道就越窄,而且從襄陽向上遊走不了多遠就全是茫茫大山。

    從現在的十堰開始,一直到漢中,漢水兩側都是高山峭壁,地勢十分險要,河道狹窄,只要漢中派兵卡住安康和西鄉這兩個地方,荊州的水軍就進不去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