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三百三十二章 招降孫氏舊部

    當然,這裡面也有龐統和諸葛亮的功勞。

    襄陽龐家和吳郡顧家世代交好,龐德公和顧雍都是當代大儒,所以龐統和顧邵非常熟悉,龐統還跟陸家的陸績關係親密。

    在龐統的勸說下,顧家投靠了張武,畢竟顧家一族紮根吳郡這麼多年,家族人口可真不少,就算現在沒有生命危險,但也得為家族子弟的前程考慮考慮。現在江東已經是張武治下,整個江南都是張武的地盤,手握當世最精銳水軍的張武至少十年之內都是江南霸主。

    比起張武來,雖然顧雍更喜歡曹操多一點,因為顧雍跟曹操是同學,但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顧家也不可能全家搬到北方去。

    所以,就跟當初的荊州各大家族一樣,要麼選擇投靠新老闆維持家族的繁榮昌盛,要麼堅持氣節最後導致家族沒落。

    而陸家已經知道了陸遜的決定,所以陸家已經徹底投靠了張武。

    吳郡四大家族,現在已經有兩家帶頭了,剩下的朱家和張家在顧家和陸家的勸說下,也歸順了張武。

    這就是當今世家大族的基本行事準則,一切以家族利益為重,家族的繁衍與發展要放在最前面。

    四大家族中,顧家和張家以文傳家,家族眾人多是文臣,如顧雍、張昭等;朱家則是以武治家,家中多出武將,如朱桓、朱據。而陸家則是文武雙全,如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陸績懷橘中的主人公陸績,不但是個文學家,還是個科學家,在數學、天文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當然,最厲害的當然就是陸遜了,此時的陸遜不如陸績、顧邵出名,但後世所有知道三國的人沒有不知道陸遜的。

    歷史證明,活得久才是王道,活到最後才是贏家。在歷史中,顧邵只活到三十一歲,陸績只活到三十二歲,而陸遜活到了六十三歲,如果不是被孫權逼迫,陸遜還能活得更久。

    如果說龐統在勸說江東本土派投靠張武上出了很大的力,那麼諸葛亮就在勸降淮泗幫那批將領上立了大功,更確切地說,是諸葛亮的親哥諸葛瑾立下了功勞。

    諸葛瑾於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因躲避戰亂而來到江東,這一年正是孫策去世,孫權接班的時候。孫權的姐夫遇見了諸葛瑾,對他的才華感到驚奇,便向孫權舉薦了他,與魯肅一起成為孫權的賓待,就是非常看重的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