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二百零七章 橫渠四句,裝逼神器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內聖外王”思想的體現,是讀書人孜孜以求的高尚境界,體現了儒家積極入世的態度。儒家“修齊治平”之道,也是自堯舜以來古聖先賢智慧的凝練與總結。

    張武說完後,向司馬徽等人問道:“諸位以為然否?”

    司馬徽說道:“大都督之言,與聖人之言相合,正是我輩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理想。”

    龐德公也說道:“不錯,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孔聖人希望我們讀書人都要成為君子,君子就是要胸懷天下,心繫蒼生。大學之道,便是成就君子之道。”

    其餘人也紛紛贊同張武說的話,因為張武說的基本上都是聖人或先賢之言,在場的讀書人讀的都是聖人書,自然不會反對。

    張武見諸葛亮一直微笑不說話,便問道:“孔明先生以為如何?”

    諸葛亮在司馬徽的眾學生中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涉獵較廣,什麼書都讀,讀的也比較多。原著中說孔明與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和徐元直四人為密友,那四個人讀書的時候務於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

    什麼意識呢?就是說那四個人讀書的時候都是精讀細度,逮著一本書使勁鑽研。而諸葛亮拿來一本書之後只翻一遍,看看大概。這樣一來,諸葛亮讀得快,當然就讀得多。

    可以說諸子百家、天文地理、經濟民生、兵法謀略、奇門遁甲、音樂繪畫等等各方面的書他都讀,而且還確實是學到了精髓。

    但諸葛亮最精通的書是《管子》,他的主要思想和施政理念都深受《管子》的影響,帶有戰國法家的特點,他教導後主劉禪的教材就是《管子》和《申》、《韓》等法家典籍。

    諸葛亮還經常以管仲和樂毅自比,覺得自己的能力足以跟古代名相和名將相媲美。《管子》一書主要體現了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子的執政思想和理念,但成書在戰國至秦漢時期,內容非常龐雜,包括了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和農家等很多流派的觀點。

    所以諸葛亮的學問是非常駁雜的,也比較注重於實踐,注重於解決實事,不屑於喊口號和談虛論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