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一百五十章 戰許褚

    曹軍三十萬大軍出征,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出動,前軍到達宛城的時候,後軍還在許都呢。從許都至宛城,這一路上旌旗招展,車水馬龍,不但有絡繹不絕的士兵,還有許多的民夫運送糧草輜重。

    三十萬大軍出征,可是曹操集團目前最大的事情了,整個集團上上下下都圍著這個事情團團轉。光靠許都的糧草肯定是不夠的,在荀彧的調度下,冀州、徐州、青州等地的糧草也紛紛送到許都,再轉運到前線。

    據記載,這個時代一個士兵一個月要吃3石3鬥左右口糧,約等於現代90斤,平均每天吃3斤。這個時代的糧食以粟(又稱谷,去殼後為小米)為主,再加上一些野菜熬製一下,普通士兵的伙食非常差,除了高級將領以外,很少有人能吃上肉。沒有肉類、蛋類等高營養的食物,只能吃大量糧食來補充,而且打仗的時候和平常的時候飯量還不一樣。

    一個人一天要吃三斤,三十萬大軍一天就要吃九十萬斤,這還沒算上戰馬和民夫呢。戰馬一天的消耗是士兵的三倍,而且不能光給吃草,也得搭配不少糧食,尤其是搭配一些黑豆之類的保證蛋白質,否則戰馬要掉膘。曹軍這三十萬大軍中至少應該有三萬騎兵吧,這就是至少三萬多匹馬,再加上其他運輸糧草輜重的騾馬之類的,一天至少要消耗一百五十萬斤糧食。

    而且這個時代的運輸能力也不行,既沒有火車也沒有卡車,走陸地的話除了士兵隨身揹著一些糧食之外,就只能用小推車了。但是用人和牲畜運糧,路上的消耗也很大。

    據記載,明朝時期,從江浙一帶運糧到大同附近,消耗比大概是三比一。也就是說路上消耗三份糧食才能運到前線一份糧食。從許都到宛城甚至到樊城雖然近一些,但就算是消耗比一比一的話,需要的糧草也得翻倍。何況在這個時代生產力還是比較落後的,人口也少了很多。

    張武與龐統、徐庶等人定下的計策就是頂住曹軍的猛烈攻擊後,與曹軍進入相持階段,一直耗到曹操耗不起。然後曹操要麼退兵,要麼改從水路運輸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