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二十八章 挾大公子以令荊州

    江東目前也沒有實力守住原屬於江夏的地盤,因為山越部落還沒有徹底征服,時不時的跑出來添亂,牽制了孫權的大量軍隊。原著上,從孫堅轉戰江東,到孫策奠基,再到孫權立國稱帝,一直到孫皓亡國,山越的叛亂就一直沒停過。

    而且山越佔據著東吳的大半領土,人數眾多,分佈極廣,東吳的大半城池都在山越的包圍之下。

    為了平定山越,東吳的大部分將領都有領軍攻打山越的經歷,陸遜就是在平定山越時才嶄露頭角,被孫權欣賞,才被重用。

    雖然被牽制了大量的精力,但也給東吳帶來了豐厚的收穫,不但鍛鍊了將領,練出了一批精兵,也為東吳增加了大量人口。吳國後期,士兵人數的一大半都是山越人。

    所以,目前的孫權是不可能派大軍進攻江夏的,除非他不管自己的大後方了,以江夏現在的軍隊,守住是沒問題的。

    於是,張武返回江夏城後,安排甘寧守好水陸,陳孫守好城池,自己騎著的盧馬要去襄陽向劉表報功。這可是這麼多年來第一次大勝江東,怎麼說也得給點獎勵吧,實在沒有的話,也得去襄陽刷刷聲望,為以後入住襄陽做做準備。

    臨行前,張武問了禰衡一件事,問他跟劉表的長子劉琦熟不熟,有沒有什麼朋友能在劉琦面前說上話。

    禰衡想了想,說道:“我跟大公子不是很熟,當年我在劉表帳下時,接觸的不多。不過,我有個好友叫趙戩,曾任尚書,李傕、郭汜之亂時避難荊州,劉表對其十分禮敬,大公子也對其十分敬服,經常上門討教。”

    “哦?荊州還有如此人物,我怎麼沒有聽說過?”

    禰衡便將趙戩的情況簡單說了一下。原來,趙戩曾是司徒王允的手下,在董卓時期曾任尚書,負責朝廷選舉任用人才,董卓多次要私自提拔親信,都被趙戩嚴詞拒絕,董卓十分震怒,以性命威脅,趙戩仍舊不為所動。

    後來長安大亂,司徒王允誅殺了董卓,但又被隨後趕來報仇的李傕郭汜所殺,百官、百姓都不敢為王允收屍,唯有趙戩放棄了平陵令的官職,前往長安為王允收斂營喪。隨後,李傕郭汜又爭鬥不休,趙戩便南下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