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五百二十一章 大結局

    魏軍在兗州、許昌等地方守的也很辛苦,因為這些地方是大平原,沒有什麼高山險關可以防守,只能拿士兵的血肉之軀抵擋楚軍的進攻。

    楚軍在城外搭建了一排排的投石車,將火油彈、毒煙彈和炸藥包不要錢似的往城牆上、城裡扔,還時不時地發起一輪輪強攻。

    當然了,楚軍的傷亡也不小,  但現在已經到了天下一統的最後階段了,就是要一鼓作氣打敗魏國,有些犧牲也是在所難免的。

    楚軍將士在軍功封侯的誘惑下,奮勇作戰,即使犧牲在戰場上,他們的家人子女也不用擔心受苦。

    公元220年5月,  楚軍攻取幽州的消息傳至洛陽,曹丕只得放棄豫州,調曹仁去守冀州。6月,  甘寧與丁奉兩路合擊,攻取兗州,關羽大軍攻佔潁川后,與甘寧、丁奉合圍許昌。

    潁川,這是一個在三國非常有名的地方,因為曹操當年就是靠著潁川的人才打下了偌大的基業,時至今日,曹魏的高層之中還有接近一半是潁川人。

    楚軍佔據潁川后,並沒有對那些曹魏高層的家族動手,反而對他們進行了保護,還允許他們自由活動,想去洛陽也可以。

    7月,曹洪沒有頂住三十萬大軍的圍攻,隨著一聲巨響,許昌的城牆被炸倒之後,許都陷落,曹洪只得率軍退守虎牢關。

    形勢發展到現在,天下人都覺得曹魏要完蛋了,  連曹丕都不認為自己還能翻盤,唯一的懸念就是曹丕還能撐多長時間。

    至此,曹丕雖然還佔據司隸、幷州、冀州等地,卻被楚軍堵在洛陽盆地,被楚軍切斷了與冀州的聯繫,但曹魏還有十幾萬軍隊守著虎牢關和潼關,北方幷州邊境還有幾萬精銳騎兵,由田豫、牽招、閻柔等大將統領。

    潼關與虎牢關都是建立在崇山峻嶺之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果強攻的話,只怕是犧牲十幾萬士兵也不一定能攻下來。地下又都是堅硬的石頭,無法挖掘地道進行爆破。

    8月,張武召曹植至襄陽,任其為楚國中央太學之祭酒。

    曹丕稱帝后,他的幾個弟弟都被趕去封地閒置,後來曹彰被調到關中戰場統領虎豹騎參戰,在與馬超的對戰中,重傷而亡。

    曹植的封地為陳留,楚軍攻佔兗州時,曹植並沒有逃往洛陽,因為他知道楚軍不會傷害他,而且就算逃到洛陽也沒有用,洛陽也早晚將會被楚軍佔領。

    其實就算是虎牢關和潼關真的是銅牆鐵壁,但也不可能永遠不失守,只不過張武不想讓華夏大好男兒死於這種毫無意義的內鬥上。如果張武下令強攻的話,拼著死傷十幾萬士兵,也一樣能攻入洛陽,但這麼多精銳士兵用於開疆拓土不好嗎?

    張武將俘虜的曹魏司徒董昭放回洛陽,讓他給曹丕帶個話,為了儘快結束亂世,讓百姓過上和平穩定的日子,同時也為了減少華夏內部消耗,勸曹丕放棄抵抗,向張武投降。

    張武給曹丕開出的條件是:第一,曹丕去帝號,可以保留王號,以魏郡的魏縣為封地,用於祭祀宗廟,但魏縣之封地為虛領,只享受封地內的經濟收入,並無管理權。張武將會在其他地方為曹丕分封一塊領地,至於是選擇草原還是海外,或者西域和高麗,由曹丕自己選擇。

    第二,保證曹氏、夏侯氏以及所有魏國文武官員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承認他們以及他們家族的社會地位,比如承認曹魏政權封的爵位和官職,將來都會做出妥善的安置。

    第三,裂土封侯同樣適用於曹魏政權的文武官員,待天下一統之後,新帝國將繼續向周圍進行擴張,東西南北皆是用武之地,尤其是向北方草原和西域地區擴張的時候,還需要熟悉地形和敵情的魏國武將們領兵出征。

    如果曹丕拒不投降,則打破洛陽之後,曹丕將被處死,其子嗣廢為庶民,有取曹丕首級者,即封為魏王。

    這個條件對於失敗一方來說,可算是十分優待了,雖然無法再享受帝王的權力,但至少性命無憂,還能保住榮華富貴,而且還能保留一個王爵。

    如果不投降的話,也堅持不了多久了,現在曹丕對誰都不放心,因為自己的首級可是能換個王爵。

    曹丕想到了孫權,如果自己不投降的話,等最終失敗後,別說自己這條命了,就是自己的兒子們說不定也活不了多長時間。

    張武任命曹植為太學的祭酒,其實就是向曹丕暗示,他絕對沒有滅絕曹氏的打算,而且也不會把曹氏或夏侯氏的人圈養著,該重用的也會重用。

    在這種情況下,曹丕最終選擇了投降,因為他知道他已經沒有機會了,就算楚軍一時半會攻不進洛陽盆地,但冀州陷落是早晚的事,到時候張武或許就不會給他這麼優惠的條件了。

    而且,曹丕明顯感覺到屬下文武大臣看他的眼光跟以前不一樣了,好幾次曹丕都從噩夢中驚醒,他夢見自己被身邊最信任的人忽然殺死。

    但曹丕向張武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他要把自己的妹妹臨汾公主嫁給張武。

    張武知道曹丕這是還有些不放心,想用這個方法來確保他自己以及曹氏所有人的安全。谷榎

    曹操有七個女兒,長女清河公主嫁給了夏侯懋,曹憲、曹節和曹華都嫁給了漢獻帝劉協,安陽公主嫁給了荀彧的長子,金鄉公主嫁給了曹操的養子何晏,現在只有一個臨汾公主尚未嫁人。

    為了天下儘快恢復和平統一,年近五十的張武也只好再犧牲一下自己的肉體,迎娶才剛滿十八歲的曹魏臨汾公主,這樣一來曹氏就成了外戚。

    曹丕選擇投降之後,魏國一眾文武官員都很高興,因為這樣一來,他們既不用繼續冒著生命危險與楚軍作戰,還不用承擔叛變投敵的不好名聲,而且投降之後自己和家族的地位、財產等都不會受到影響。

    公元220年,曹丕投降張武,華夏結束了自黃巾起義以來的三十多年的戰亂,恢復了一統。

    張武得到了三國第一寶物“傳國玉璽”和十大名馬之一的爪黃飛電,系統獎勵了他十五點屬性點,被他加到政治上。

    系統還獎勵了張武一個技能,一個被動技能,這個技能叫“天子之氣”,擁有傳國玉璽,其身具天子之氣,可登基稱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四海之內,無人不服!

    張武遷都洛陽,並於洛陽稱帝,國號為楚,立馬氏為皇后,立長子張明為太子。

    陳孫與甘寧作為張武的結義兄弟,被張武按照宗室身份封為王爵,世襲罔替;曹丕被封為魏王,世襲罔替。

    關羽、張飛、趙雲、丁奉、魏延、呂蒙被封為公爵,追封馬超、黃忠為公爵,世襲罔替。

    原曹魏武將大臣如曹仁、曹洪、張遼、張頜等人皆保留爵位。

    其餘文武群臣皆有封賞,所有被分封了領地的有爵位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地建立藩屬國。

    暫時沒有領地的人,可以在以後的開疆拓土中憑藉軍功換取領地。

    張武頒佈聖旨,大漢雖亡,但也曾為華夏的崛起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漢人”之觀念也深入人心,不論楚人還是魏人,其實都是漢人,我們都是一個民族,那就是漢族。不論以後朝代如何更替,華夏之人永遠都是漢族人。

    漢族人是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因此漢族人在大楚的藩屬國內享受高一等的特權。華夏本土,大楚十三州之內的人民,只要取漢名,著漢服,習漢俗,寫漢字,說漢話,即為漢人。

    其他族的人,只要與漢人通婚,其本人及後代皆可成為漢族人。

    隨後,大楚帝國進行了大規模地向外擴張,張武登基後的十年內,大楚國的版圖飛速擴張,史稱“華夏大帝國”。

    陸遜等將領率東海海軍向東佔領了高麗、倭國以及一些海島。

    馮習等將領率南海海軍向南佔領了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南洋地區。

    趙雲、張遼、、馬謖、田豫等將領向北佔據了廣闊的草原,鮮卑、匈奴、羌、烏桓等遊牧民族要麼歸順,要麼遠遁,要麼被消滅。

    魏延、龐德、曹洪、于禁、張頜等將領向西打通了西域,漢朝時的西域三十六國皆成為大楚疆土。

    在開疆拓土的過程中,又有一大批立下軍功之人被張武分封了領土,建立了藩屬國,包括原曹魏派系的大將,如曹仁、曹洪、于禁、張遼、張頜等,皆在北方草原或者西域挑選了一塊自己的封地,最終功成名就。

    除了太子之外,張武將其他兒子封為王,分別去高麗、倭國、南海、草原、西域等地建立王國,節制這些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公國、侯國等藩屬國。

    張武在位二十三年,將皇位傳給太子,臨終前回想自己穿越後在這個世界的一生,看著大楚國龐大的疆域,心中感慨道:“總算沒有白穿越一回,也算是沒給穿越黨丟臉!”

    全書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