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五百零一章 重回故地

    在這個時代,人口就是財富,人口就是軍隊,長此以往,魏國的國力就會慢慢衰退。而且經過幾年的經濟戰,魏國的經濟現在已經崩潰了,在九品中正制的制度下,世家豪門逐漸壟斷了政治權力,繼而壟斷了全國的經濟。

    為了應對楚軍的威脅,魏國政府不得不加徵很多賦稅,這些賦稅肯定不會讓那些世家豪門來出,最後大部分都落在百姓頭上,魏國的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很多人都盼著楚軍打過來。

    然後是中路宛城至樊城這一帶,自從曹操兩次兵敗漢水之後,這裡一直就是兩軍的緩衝地帶,我不過去打你,你也別過來打我。

    主要是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楚軍沒有騎兵,不敢在南陽盆地跟魏軍正面對抗;魏軍沒有水軍,就算他們付出巨大傷亡打下樊城,也過不了漢水打襄陽,而且也很難守住樊城。

    因此這裡好多年都沒有發生戰爭,上次侯音反叛倒是個奪取宛城的好機會,可惜侯音那個大傻缺竟然把南陽太守給放走了,白白浪費了這個機會。

    但是這麼多年來,南陽的百姓大半都跑到荊州來了,導致南陽盆地這麼好的產糧地竟然荒廢了很多農田。

    這樣的僵持對魏國其實是不利的,因為楚軍並不缺乏攻城的能力,之所以不來攻打宛城,是因為他們沒有騎兵,無法在攻城的時候擋住魏軍騎兵的反擊。

    一旦楚軍有了能對抗魏軍的騎兵,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

    在歷史上,三國鼎立後,越往後拖時間,魏國的實力就越比蜀國和吳國強;而在這個時代,越往後拖時間,魏國就會越處於劣勢,這都是由於張武這個穿越者造成的。

    最後是在西線的漢中、涼州、關中這一帶,隨著武都被楚軍佔領,涼州已經被楚軍打開了大門,魏國再也禁止不了楚軍得到戰馬。

    經過一年的發展,楚軍的騎兵得到飛速擴充,現在已經有正規騎兵兩萬三千人。其中重騎兵三千,這也是楚國的極限了,再多了就養不起,每個重騎兵配上三個氐族或羌族的扈從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