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四百六十二章 擴軍備戰

    作為穿越者,張武可是非常清楚打經濟戰的重要性,後世的美帝就多次憑藉自己的經濟優勢對其他國家打經濟戰,那效果是絲毫不比真正的戰爭差,還不用死人。

    現在有學校提供食宿,收的學費也不高,這一下就為很多人解決了最大的困難,相比較花上點錢來說,讓自己家中能出一個讀書人,很多人還是願意的,因為學到知識之後還可以教家中的其他人。

    至於優先招收楚軍士兵的子弟,其實也是為了將來這批人能跟豪門學子相抗衡。

    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即使讀上了書,學到了知識,也學會了治國理政之道,但在短時間內還是難以與世家子弟競爭,畢竟在官場上,除了制度之外,還有人脈關係。

    但楚軍士兵的子弟就不一樣了,他們雖然大多數也是出身平民,可他們還有另一層身份,那就是如果張武最終一統天下建立了新王朝,這些人就是軍功勳貴集團。雖然絕大部分士兵不可能被封為將軍或封侯,但他們有戰友、有上級,他們是一個大利益集團,在對抗文人世家集團的時候,是會團結一致的。

    這既是張武鼓舞軍心、提高軍隊士氣的一個手段,也是張武隱藏的一個制約文人集團的棋子。打天下靠武將,治天下卻要靠文人,但如果沒有另一個勢力集團來制約他們,也會帶來一些隱患。

    歷朝歷代都有制約文官集團的勢力,有的朝代用外戚,有的朝代用宦官,有的朝代用勳貴集團。

    相比較而言,張武覺得還是用勳貴集團比較好一些,一個國家不能只重文輕武,也不能只重武輕文,最好是文武並重,這樣才不至於像宋朝那樣國力衰弱,也不致於窮兵黷武。

    這兩項政策正式開始實行之後,整個江南的百姓和楚軍將士們對張武的擁戴程度更高了,張武的威望瞬間高漲。如果張武能看見數值的話,肯定會看到百姓的民心值和士兵的士氣值蹭蹭往上漲。

    其他州的教育體系雖然不如荊州的完善,百姓也不如荊州百姓富裕,但在楚侯的英明領導下,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這幾年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了便是一個最好的證明。當然了,現在還是亂世,還有戰爭,但不管誰家的子弟犧牲在戰場上,那撫卹金和補償的土地足夠家人衣食無憂,所以現在所有的楚軍將士都敢戰、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