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展教育

    其實在官學體系建設這方面,北方的曹操早就推行了一些列措施,在地方上設置專人進行招生和教學,連廢止多年的太學也重新被提起。雖然曹操所設立的官學規模不大,但卻起到了開風氣的作用。

    張武要把官學的規模擴大並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尤其是擴大招收的平民百姓家孩子的比例,以達到提高平民百姓識字率的目的。

    這些百姓家的孩子也不要求他們都能吟詩作賦寫文章,只要能認識字就行,然後就可以利用帶註釋的書籍進行自學。

    雖然他們的學習效果比不上那些大家族的家庭教育或大名士開辦的貴族私學,但他們數量多呀,總會有些天資聰明的,通過自學也能成才的。等這樣的人多起來,再加上張武暗地裡扶持,就能跟豪門學子展開競爭了。

    第二個政策就是鼓勵讀書人開辦私塾,尤其是到鄉里去辦學,招收平民百姓家的孩子進行啟蒙教學。

    凡是在鄉里開辦私塾滿五年的學子,經地方教育管理部門核查屬實後,可以推薦入地方官學擔任老師,或者推薦到地方政府直接出仕。

    這也算是給寒門學子們一個出仕的途徑,因為現在的選拔官員的制度還是推舉制,在這種制度下肯定是豪門世家的學子們更佔優勢一些。

    不是張武不想搞科舉,實在是條件不成熟,現在天下的讀書人還是出身豪門的人多,寒門學子雖然也有,但他們在跟豪門學子的競爭上還是不佔優勢,畢竟人家從小就衣食無憂,家裡的長輩也都學問高深,人脈又廣。

    張武百分百地確定,就算他舉辦科舉,也能保證給寒門學子或平民學子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只怕最後被錄取的人員中,豪門學子還要佔到十分之九,那樣有什麼意思?只能被人笑話,除非張武硬性規定豪門學子和寒門學子各錄取一半,但那樣會有更大的危險和隱患。

    現在還沒有一統天下呢,張武還需要世家的支持,別看他現在位高權重,但要想跟全天下為敵還是找死,當年的王莽要比張武的權勢更大,但還是被位面之子劉秀給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