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三百九十二章 才高八斗

    曹操的兒子曹植也來到了襄陽,是受張武之邀而來。

    張武在給曹操的信中寫到,魏公父子皆是文學顯著之士,開建安文學之新風,引領詩歌發展之方向,尤其是三公子曹植之文章,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張武還說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江南士子們對曹植頗為欽慕,若蒙不棄,可來襄陽一會,只作學術交流,不涉及雙方的政治立場,且確保曹植之安全。

    張武這封信在曹操手下文武群臣之中引起軒然大波,沒想到武功天下第一,又有當世聖人之稱的張武,會對曹操的三公子曹植如此推崇。

    這可是張武的評價呀!張武向來以識人著稱,他所評價的每一個人後來都證明是千真萬確的,當初他重用的甘寧、徐庶、黃忠、魏延、丁奉等這些出身不好的人,現在都成了天下有名的軍師和大將。

    張武的這番評價,簡直就是在說曹植是當世文人士子中排名第一的,當然張武是不參與排名的,人家是當世聖人,是教化天下蒼生的。僅憑“鹿門四句”,當今天下已經沒有一個文人敢跟張武比較。

    雖然是死對頭,但曹操心裡對張武還是很佩服的,他能這麼誇獎自己的兒子,曹操也非常高興,就像曹操曾評價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一樣。

    其實曹操也非常喜愛曹植,因為曹植自小就非常聰慧,十歲多的時候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和先秦兩漢的辭賦,思路敏捷,談鋒健銳,進見曹操時每被提問常常應聲而對,脫口成章。

    再加上曹植性情坦率自然,不講究莊重的儀容,車馬服飾,不追求華豔、富麗,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因為曹操本人也是個很節儉的人。

    漸漸地,曹操開始把愛心轉移到曹植身上。

    自建安十一年起,十五歲的曹植就經常隨曹操領兵出征,因此曹植也並非是一個只會寫文章的文人,在領兵打仗這方面,曹植也是很內行的。

    歷史中,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後,曹仁被關羽圍困在樊城,曹操本來是想讓曹植擔任主將,領兵去救曹仁的。以當時的情況而言,這可是對曹植極大的信任,因為曹操都差點要遷都來暫避關羽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