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居士 作品

第三百八十八章 淮南戰事結束

    諸葛亮自率軍攻打淮南以來,先是自己率偏師阻住合肥援兵,而令甘寧率主力迅速攻佔了皖城,從而奪回廬江郡,繼而與甘寧合兵攻打合肥。

    合肥一向便是抵擋江東入侵北方的軍事重鎮,當年孫權曾興兵攻打合肥,卻沒有成功。張遼與李典、樂進也在此鎮守了好幾年,卻一直沒有大的戰事發生。

    主要原因是荊州的強勢崛起,讓孫權根本就沒有精力去向北擴張。打不過曹操,孫權還可以退守江東,關起門來做個土皇帝,但是打不過張武,孫權就有滅亡的危險。

    因此,孫權自當年突襲合肥失敗後,一直將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張武上,直到被張武徹底打敗。

    張武攻滅江東後,一段時間內也沒有時間和精力攻打淮南,就連當初被曹操趁機奪去的廬江郡也不要了,因為還有比廬江、比淮南更重要的地方等著他去爭奪。

    一直到拿下益州之後,張武才終於徹底鬆了一口氣,正好江東也基本穩定,建業城建造的也差不多了,因此張武才讓諸葛亮出兵淮南。一方面是奪回廬江這個產糧地,另一方面也是逼迫曹操從漢中撤兵。

    曹操兩次大敗於漢水之上,損失了不少兵馬,因此三十萬大軍遠赴漢中之後,在淮南的駐軍並不多,所依仗的只不過是騎兵。

    諸葛亮將大軍駐紮在濡須口,也曾與張遼交過幾次戰,發現曹軍的騎兵的確是難以應對,尤其是在張遼這個頂尖騎兵大將的指揮下,那一萬騎兵縱橫馳騁,諸葛亮根本不敢攻城。

    但騎兵消耗太大,只靠合肥城內的糧草根本就不夠吃的,以前是有廬江郡支援糧草,現在廬江被甘寧奪取,張遼只能靠後方的壽春來支援。

    諸葛亮不敢打合肥,但可以攻打其他的州縣,還多次讓趙雲在半路上搶奪壽春送來的糧草。起初張遼還率騎兵出城去救援,後來中了諸葛亮的埋伏之後,就再也不敢去救那些小縣城了,幸好騎兵機動性高,沒有損失多少人馬。

    那些小縣城可以不救,反正等丞相大軍來到後,還可以再奪回來,但糧道可不能被斷了,否則合肥城內的軍民可就要被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