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璟王 作品

第479章 主將對決

    拍了拍衣服的泥,西野哲折返回去,迎面與從待打區走來的西浦智彌說道:“西浦,交給你了。”



    西浦智彌應了一聲,提著球棒進入打擊區。



    舉棒之後連做了兩個深呼吸。



    入部以來西浦智彌練的位置是捕手,前隊長辻宏樹在時他就擔任第二捕手,今年夏天他的捕手位排在了第三,現在上一屆引退了他的捕手出場順位便是第二。



    有一個厲害的後輩也不全是好事,至少對西浦智彌來說如此。



    從打擊到守備,西野哲都是隊內獨一檔的存在,其他人競爭同一個位置完全做不到。



    為了未來一年多的正式比賽上場,西浦智彌同時練了野手位,於秋天隊伍建成時拿到了正選背番,而且出任了重要的第五棒。



    四棒後面的第五棒有多難,當過的人才知道。



    因為擔心壓力問題,監督東拓司曾多次單獨指導西浦智彌,攤開了說“你這一棒次最容易受針對”。



    每當白山四五棒同一局上場打擊,第五棒的人往往被對手視作必須解決到手的出局數,因而打率難以保持,甚至直奔一成。



    剛開始時,西浦智彌苦不堪言,練習賽一度試過數場0安打0出壘。



    那個時候覺得打不下去了,貼在床頭的[打率四割]的目標難以企及。



    直到後來適應了受針對的待遇,西浦智彌發現其實對手偶爾露出漏洞,抓住了也可以打得不錯,成績回升到了正常水平。



    見東邦球員信心滿滿地互相示意兩出局,西浦智彌心想,他上個打席敲了一壘安打,球路熟悉得差不多,這回同樣按照既定策略一有目標球就要出棒。



    三壘側休息席裡。



    放下頭盔與打擊護具,西野哲拿起毛巾擦臉,嘀嘀咕咕的。



    “老給我低球,來顆內角的多好。攻偏外偏低,看來他們把數據看得蠻仔細。”



    剛才出局的那個第4打席,見到的三球全是約莫膝蓋高度的低位球。



    西野哲從當第一棒那時候開始,更傾向於打高一些近一些的球,不熱衷去攻擊偏低的路線。



    然而越是迴避就越會來,對手看他低球放掉得多,自然而然地給出更高比例的低位球。



    由倖存者偏差現象形成了一個與西野哲當前偏好不符合的數據,即其對外側與低位的打率相對較高。



    而實際上,中央靠內角高區域才是西野哲如今揮棒最順手的球路,近來的長打也多從這個位置產出。



    單看錶層數據,沒有分析歸因,很容易得出[打率最低的內角是西野的弱點]的草率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