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璟王 作品

第579章 宿命之戰

    經濟人口實力雄厚的大阪府歷來是高中棒球競爭最為激烈的賽區之一。

    大阪代表在甲子園的勝率遠高於其他地區球隊,出場校年年春夏甲都是優勝候補。

    大會開始前,履正社被媒體評為5a級球隊,妥妥的奪冠大熱門。

    憑藉著強力打線和深厚的投手陣,履正社高中一路晉級四強。

    球迷們給履正社送上了“大會最強打線”的讚譽。

    白山高中的打線雖說表現出色,連續四場比賽得分上雙位數,但是和履正社相比還是有差別。

    履正社打線強在整體,白山打線強在個人。

    白山高中總計52分得點當中,張哲的打點就佔了29分,可謂是一個人頂半條打線。

    四棒張哲的光芒太過耀眼,以至於其他人顯得暗淡了些。

    但張哲本身就是打線的一員,他的打點當中離不開隊友給他堆積的壘包,所以無需討論“去掉某某就會怎樣”的偽命題,因為隊友之間是相互成就的。

    球迷對準決賽的議論裡,白山高中的支持度更高。

    明面上的原因是白山高中有人氣選手,暗地裡卻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傳統抵抗現代。

    公立對抗私立。

    平民挑戰精英。

    每一場甲子園比賽的背後或多或少地都被人們寄託著一些東西。

    曾經的甲子園,出現代表本地出場的學校18人名單沒有一個本地人時,人們會大加斥責甚至罵哭球員。

    然而精英化培養的大趨勢不可阻擋。

    棒球在日本面臨著足球籃球網球等項目的競爭,高中新部員入部人數、次年繼部率、加盟校數目連年下滑。

    部員匱乏、設施落後、師資不足的公立學校已無法完成年輕球員的培養。

    任由如此情形發展下去,棒球的國球地位恐怕即將不保。

    大阪桐蔭自初出場初優勝之後,三十年間一躍成為高中棒球頂級名門,輸送了大量職業和準職業選手,其選人育人模式成效顯著。

    首先選人上面,大阪桐蔭依託關西地區的硬式棒球青少棒聯盟,繼而從全國各地延攬中學明星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