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雄起 作品

第1191章 存在的價值




    按照李忠信的說法,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



    首先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很簡單的語法上的歧義,人為什麼要活著和人為什麼而活著。也可以說一個是意義,一個是目的。



    所謂意義,是客觀的,自然的。李忠信說的是人類,而並非某一個人,那麼所謂的奉獻論就是談不通的,對於博大而永恆的宇宙來說,人類連個垃圾都算不上,人類只是為了自己而活,我們說保護環境也只是保護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



    科學的發達以及進化論的突破,使人類越來越清楚自己的位置以及自然的產物。



    李忠信說的很清楚,也很有道理,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你自己決定的,甚至你離開這個世界時也不是。



    人類是渺小的,充其量不過是宇宙新陳代謝過程中微不足道的一環。芝麻大的意義和飯粒大的意義有區別嗎?這不是悲觀,事實本來如此。



    但是反過來想,世界的其他組成部分也同樣平凡,而且人還是萬物之靈,說人類“豬狗不如”你一定不愛聽,這也是足以令人類自豪的事情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至少在地球上,人類是呼風喚雨的霸主。單獨的一個人,宏觀來看更沒什麼意義。



    我們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儘管沒意義,但生存是我們的權利,至少還沒人有權利剝奪我們的這個權力。如果說有意義,應該是指相對的意義,是創造意義而不是尋找意義。



    小的範圍來說我們報答了父母,養育了子女,愉悅了他人;大的範圍,我們可能幫助過一些人,為社會做出貢獻,為人類發展做出貢獻,從而載入史冊。



    人就有短暫的一生,從出生一直到死亡,一代又一代,沒有人能夠逃脫或者是改變這個命運。



    吃喝不愁了,那麼,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在什麼呢?那就是要讓自己身邊的人更幸福,讓和自己有關的人更幸福。



    古人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的論點是現實和智慧的。按照幸福最大化原則,能給更多的人帶來幸福你也會更加幸福,但前提是你必須先有這個能力。眾樂樂與獨樂樂,孰樂?也許一個人越發成熟客觀,他的判斷就越發接近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