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雄起 作品

第1172章 特區模式

    李忠信梳理了一遍忠信公司的業務,他卻是發現,忠信公司現在發展的潛力巨大,居然沒有什麼業務是應該放棄掉的。



    越梳理,越是覺得,忠信公司需要建設擴張的項目還要很多,有一種忙不過來的感覺。



    梳理完公司的業務以後,李忠信又開始琢磨起來,他要通過一種怎麼樣子的方式,能夠讓忠信公司在江城那裡的新區,變成他心中理想當中的特區,怎麼能夠變成示範模式的城市。



    李忠信心中最有數,特區最初指1979年後被劃為改革試驗田的深圳、廈門、珠海、汕頭4個城市及海南省。



    這些城市為什麼會被中央批准成立社區呢?是因為這個時候,這幾個城市和香港、灣灣等地方近,外資或者是國外的人到這些地方方面,這些地方都臨海,和東南亞國家或者是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時候方便。



    國家呢!賦予這些個特區引進項目審批權、人員因公出國出港審批權、外貿出口權、外匯管理權及許多其它經濟管理權限,並且在包括稅收、外匯管理、銀行信貸、勞動用工以及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給予了很多的優惠。



    在這些個特區呢!建設資金以外資為主,也就是說,這些個特區最主要的建設資金來源來自海外,用外部的資金來進行建設。



    外部資金到特區來建設呢!不光是帶來了資金,而且還會帶來建設方面的技術,不用當地政府或者說是中央拿錢,就把特區建設了起來。



    這個時候呢!中國特區的經濟結構以三資(外資、僑資、港澳資)企業為主,主要就是吸引僑資和外資到這邊來進行投資建廠或者是投資做一些事情。



    中國已經改革開放了十多個年頭,對於外資的保護法也是越來越健全,僑資和港澳資本的擁有著大多是華人,而且呢!這些人對於到中國大陸來投資一直就十分感興趣。



    在其他的地方建設工廠或者是建設大的廠房,地方找不到不說,找到地方以後,價格相當昂貴,他們支付不起這樣大規模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