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雄起 作品

第1064章 眼界和格局




    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錢,是把兩個國家互相需要的東西進行交換,各取所需,如果不出現太大的意外,他們之間的這個交易會一直持續下去。



    畢竟是1989年秋天的時候,中蘇兩國才結束30餘年的對立、對抗,才實現了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關係正常化。



    這一重大的外交成就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建立起了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間的睦鄰友好關係,同時中蘇貿易提供了最有利保護。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巴姆洛夫斯基和他上面的領導以及蘇聯這個時候的一些高級官員,開始同意建設中國和蘇聯之間的鐵路公路大橋。



    要不然的話,中國政府和蘇聯政府都希望對方拿出來大量的資金來做這個事情,想要修橋,真就得等上個十年二十年的或者是更多年月。



    這個事情呢!卻也只是一個意向,還需要兩國的很多科學技術專家到兩地進行考察,考察成功,做出來雙方的預算,然後還要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準備期,才能最終確定下來兩國之間修建鐵路公路大橋。



    在這個事情上,中國和蘇聯兩國在這個時候都十分積極,因為冒出來忠信三井這樣的一個投資的金主,也就是說,他們兩國並不需要投入太多的錢財,到建成以後,他們還會有一定的收益。



    而國家和蘇聯的貿易總額的份額不大的原因呢!最主要的就是中蘇之間在這段時間,才算是達成了一致看法,互相之間只能說是試探性地進行貿易,這個時候,私營企業十分稀少,都是大型的國企。



    而很多國企對於和蘇聯那邊做貿易,還有很多的不信任,哪怕是進行貿易,也並不是很多,至少他們要看到一些實際意義上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