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雄起 作品

第1026章 機構投資者




    公司的管理者們發現挑戰者越來越來多來自於機構投資者、以及一些活躍的股東,他們要求所持股的公司具有長期創造價值的能力,這一轉變被稱為機構投資者的覺醒或者說是一種機構投資者的轉變。



    這個時期,美國許多國際著名的大公司包括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express)、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motor)及ibm公司在內,都迫於機構投資者的壓力而不得不更換其主要管理人員。而在更換管理人員後,這些公司的市場績效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這些投資機構利用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方式投資,是根據市場業績和專業諮詢人員提供的分析數據,選出自己有大筆投資的十幾至幾十家大公司,確定其經營有改善的餘地,向這些公司派駐人員或代表予以密切關注甚至直接干預,力促其改善經營,必要時甚至改選董事會和罷免總裁。



    這樣,機構投資者就不是單純投資者的角色,事實上進而扮演了經營的主角。這種積極管理的方法雖然增加了投資委員會的工作量,其扭虧為盈的功效卻十分顯著,得到了業界的佳評。



    忠信三井銀行掌握了很多家高科技公司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份,在這個時候呢!也可以稱作大型的機構,只不過呢!九井柰子因為沒有李忠信的授權,沒有見到李忠信的面,這個事情還是沒有準備和那些大型機構進行合作。



    強強聯合是王道,大部分的機構投資者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看出來了苗頭,他們多家機構投資大型的企業,佔據的股份自然就會不少,在董事會上也有了發言權,至少他們能夠保證,不會向之前哪般如同沒頭蒼蠅一般地見到苗頭不對,大家都爭先恐後往外拋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