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雄起 作品

第1020章 三角債




    在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後,國有企業一直面臨改革開放以後所帶來的種種衝擊。



    到了八十年代末,大量國有企業效率低下,三角債頻發。在此關鍵時候,國有企業重組也就成為必然,進而引起重組後各企業大量裁員的下崗潮。



    中國人口多,勞動力總量大、增長快,遠遠超過社會生產的需求,就業崗位相對不足,結果造成不少需要下崗分流的企業富餘人員。



    暫時找不到就業機會而成為下崗職工,職工下崗現象是計劃經濟條件下就業制度在經濟轉軌過程中的必然反映。



    在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下,國有企業承擔了過多的安置就業任務,結果造成冗員充斥、人浮於事、效率低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把以往積存的富餘人員分離出去。



    中國現在雖然還沒有到下崗潮的那個時候,但是,也是有相當大一部分企業都出現了開資困難的一種情況。這些企業當中,加工製造類型的企業佔的比例相當大。



    這個呢!和我們國家在五六十年代制定的政策有著相當大的關係,基本上是每個省份都有屬於自己的全套企業,恨不能是全國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全套企業,這個事情呢!是屬於國家的政策引導著來做的。



    最簡單的例子,哪個省沒有十個八個拖拉機的加工廠,哪個省沒有十個二十個的大型機械加工廠。



    工廠在改革開放以後都在不斷地擴張當中,原來全國有幾十家拖拉機加工廠,就已經能夠生產出來國家需要的拖拉機,這些拖拉機呢!各個省都能夠消化掉。



    現在改革開放以後,這些工廠的生產效率都得到了相當大的提高,而且都不斷地擴廠建廠,那麼,生產出來的拖拉機的數量就會猛增。



    在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他們省裡面的拖拉機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種飽和,已經無法再繼續購買這些拖拉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