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雄起 作品

第878章 大家的共識

    李忠信把他和巴姆洛夫斯基的貿易活動,定在了中國黑省的綏芬河。



    綏芬河呢!是中蘇邊境上又一個重要口岸城市,它和蘇聯陸路相聯。和它相對的是蘇聯沿海邊區的格羅捷闊沃鎮,兩座城市有兩條公路和一條鐵路相通,兩個火車站相距25公里。



    李忠信記得很清楚,1922年綏芬河邊境開放時,居民達五六萬人,店鋪有250家之多,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來這裡做買賣,一度被稱為“國際商業都市”。



    1933年日本侵佔綏芬河,實行封邊閉關政策,國內外資本和居民紛紛轉移,人口下降到2000多人,變成了閉塞的死鎮。



    現在黨和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但是,由於受中蘇關係這個大背景的影響,綏芬河還沒有活起來,沒有繁榮起來。



    邊境的城市就這樣的一個特點和優勢,開放就“活”,發展快,經濟繁榮的速度相當快,但是,一旦封閉或者是閉塞,那麼經濟一下子就會進入快速衰退。



    這個地方按照時間來算的話,中蘇兩國邊境貿易有300多年的歷史。



    和黑龍江省接壤的蘇聯遠東地區,遠離蘇聯中心區域,這裡森林、礦藏等資源豐富,原材料工業比較發達,但農業和輕紡工業落後,不少日用品和食品供應短缺。



    而黑龍江省則與之相反,農業和輕紡工業比較發達,短缺的正是對方比較豐富的那些原材料。這就使雙方形成了十分理想的貿易伙伴。



    在貿易形式上,主要是簡便易行的“以物易物”,即你用這堆東西來換我這堆東西,大家平等互利,互通有無。新中國成立後,這種貿易形式依然保持了下來。



    1958年5月12日,兩國貿易部長換文,達成廣泛開展兩國邊境貿易的協議。隨後,兩國交通部又達成協議,規定在黑龍江、松花江、額爾古納河、烏蘇里江、興凱湖上,兩國的商船為了貿易和其他商務活動,可以互駛對方水域和港岸。這兩個協議的實施,使邊境貿易更趨活躍。



    然而9年後,到了1968年,根據中蘇關係惡化的現狀,雙方消賬,邊境貿易往來就此中斷。